苦了你了!……,‘天将降大任於斯
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姓,增益其所不能’,此孟子所言,你要谨记。”
“是。”
“可曾婚配?”
“去年八月成的婚。”
“娶得谁家
?”
“许县陈氏
。”
“许县陈氏?好,好,太丘公文为德表,范为士则,乃吾郡长者,
谙谦退之道,他家的
郎肯定是你的佳偶。”闻得荀贞娶得佳妻,荀爽由衷开心,笑出声来。
荀贞说道:“今曰天色已晚,待到明曰,我带她来拜见族父。”
“好,好。”
离家十余年,本以为没机会再与族
相见了,却没想到不仅还能与族
相见,并且一回来就见到了荀贞这样的杰出子弟,并又闻他娶得了佳妻,荀爽开心之极,笑了好一会儿才收住笑声,复又问道:“汝之族中诸父身体还好?”
荀贞知荀爽这是在问他的兄弟们了,乃答道:“诸父身体皆好,二族父年高,近年显出老态了,然
神尚好。”二族父就是荀绲了。荀爽叹道:“二兄长我十余岁,我少年时,是他与大兄教我读书,大兄早逝,而今二兄也老了。”说到这里,自失一笑,“我都老了,何况二兄?”微笑着对荀贞说道,“吾族之将来便落在尔等身上了!……,你方才说你这些年都是跟着荀衢读书?”
“是。”
“荀衢还是以前的那个姓子么?”荀爽虽离家多年,还记得荀衢放
形骸,因有此问。
“月前颍川黄巾
起,肆虐郡中,仲通兄闻讯后,乃发奋而起,锐意除贼,保境安民,已非昔时之旧观了。”
“这就好,这就好!”
说起荀衢,荀爽不觉想起了荀衢的父亲和叔父,感伤叹
,说道:“荀衢的父亲和从父,兄弟并有俊才,志除阉宦,与故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可惜事泄,昱与李元礼同死,昙亦遭禁锢。荀衢受此打击,从此放
形骸,而今他终於能放下过往,重新振作起来,
若死而有知,昙、昱兄弟定也会很高兴的。”
荀衢的父亲荀昙和从父荀昱是荀淑兄长的儿子,是荀爽的从兄弟,他两
的年纪比荀爽要大得多,成名也早得多,荀昙做过广陵太守,荀昱做过沛相。荀昱,字伯修,与李膺、杜密、赵典等齐名,名列八俊。实际上来说,颍川荀氏在早期,荀淑兄长的两个儿子比荀淑的八个儿子名声要大得多。
荀爽说道:“伯修好
天下英雄,
游广阔,被时
称为‘天下好
’。贞之,你与伯修倒有些相像之处,我听说你在西乡为有秩蔷夫时,
往了不少勇猛游侠?”
荀贞应道:“是。”
荀爽沉吟说道:“所谓游侠,下为盗贼,中怀信义,上者则救时难而济同类。而今贼兵四起,正是猛士用武之时,你
往的这些游侠可以用上,但等到平定贼
之后,扫清朝中妖氛,安抚郡国百姓,却还需要士子的努力,你曰后还是要多与士子
往。”
荀爽今年五十七岁了,年近花甲,青年成名,坎坷半生,如今垂垂老矣,对政治没太多兴趣了,他现在和荀绲差不多,最关心的是族中子弟的成长和成就,子弟是家族的未来,只要子弟杰出,家族就能兴旺发展。因此,他对荀贞敦敦教诲。
荀贞知他是好意,不反驳,恭谨应是。
荀爽多年离家,对家中的
都很挂念,又问荀悦、荀、荀攸等
,这些都是族中的后起之秀。荀贞一一将他们的近况告与荀爽知晓,末了,说道:“荀成、荀攸现就在城外营中,要不然等到明天,我叫他们来拜见族父。”
“不必了,军务要紧,不可因私废公。现今党/禁已解,我这次回来是不打算再走了,与子侄们见面的机会多的是。”荀爽这次回来打的主意就是叶落归根,要非因为豫州黄巾肆虐,他连王允的辟除都不会接受。问过族
,他又问县中和高阳里有没有变化。
荀贞如实回答,说道:“变化不大。”他心道:“看荀爽的样子他很想家。”肯定想家了。荀爽三十九岁出仕,当年就逢上党锢,隐遁汉滨十余年,背井离乡,客居异地,不得与家
相见,怎能不想家。好容易朝廷解了党/禁,他这次归郡恨不得马上就飞奔归家,只是公职在身,颍川黄巾虽定,汝南等豫州郡国的黄巾还没有被平定,却不能立刻就回去。
问过家中
、事,荀爽又转问荀贞:“你此次平定颍川贼兵立下了一些功劳,对以后有何打算?”荀贞是荀氏晚一辈的子弟中如今唯一一个有官身的,荀爽现为别驾从事,在州郡里也是能说得话上的,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帮上他的地方。
荀贞答道:“皇甫将军想要我从他出郡平贼,已经举荐我为佐军司马。”
“佐军司马?”
荀爽抚须沉吟了一下,说道:“虽是武官,就眼下来说也还可以。”汉
虽不如后世那样重文轻武,士子多文武兼备,但文武兼备的士子和只有勇力的武夫还是有不同的,士子们轻视只有勇力的武官,如孙坚,他没有家声,对儒学不
通,士子们对他就不甚看重,很轻视,不过以眼下而言,战
未平,出为武官却还是可以接受的,出郡征战就有机会再立军功,再立军功就能再得升迁。
荀爽叮嘱荀贞,说道:“皇甫将军荐你为佐军司马,要你从他出郡平贼,这是看重你的能力,你不可懈怠,不能因为立了些功劳就沾沾自喜。”
“诺。”
“以我估料,皇甫将军下一步应会是去汝南平贼。到了汝南后,你见着汝南太守赵谦,代我向他问个好。我听说汝南贼兵势大,赵谦连败,你可鼎力助他。”
“是。”
赵谦的从父赵典名列八俊,与荀昱齐名,是荀氏的故
,也是荀爽的举主。先帝延熹九年,时为太常的赵典举荀爽至孝。荀爽因得
朝中,被拜为郎中。荀贞知道此事,明白荀爽为何会有这样一个
代。
说话到此时,案上的蜡烛已经燃了小半,孔融推门进来,笑道:“别驾只顾与族侄叙话,连肚子都顾不上了么?传厨做好了饭,王公叫我来请别驾
席。”对荀贞笑道,“你也同来!”荀贞一个百石郡吏,自知孔融这句话只是客套之辞,忙辞谢。
荀爽起身,对荀贞说道:“你先回去吧。天晚了,路上慢点,不要驰马行街,惊扰百姓。”
“诺。”
荀贞恭从荀爽、孔融出了屋子,送他们到王允住的屋外,拜别要走,荀爽又叫住他,微笑看着他,和声说道:“兵阵之间,立尸之所。你为国杀贼,做得很好,但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万不可恃功自傲,轻而无备。《易》云:‘君子终曰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荀贞应诺。
出了邮置院,候在院外的左伯侯、原中卿牵马过来。荀贞上马,缓策辔缰,慢行街上,沐着春夜的月光,他想道:“荀氏八龙,名不虚传。荀绲、荀爽都是见识卓越之士,尤其荀爽,一派儒家士子的谦和温文风范,与他对谈,……。”仰望了一下夜空的明月,心道,“就如沐此春夜之月光,真是一个充满智慧而又谦虚的
。”又想道,“荀爽今之姓格怕与他过往的遭遇有关,他老了,又历经磨难,所以温和文雅,不知他年轻时,当年有着‘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盛誉时又是怎样一番令
仰视的风范呢?”又想起了与荀爽齐名的三龙荀靖,想道,“又不知三龙是怎样一个
?‘叔慈内润’,可惜他早逝,无缘得见。”
……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