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宦官平衡的结果,其中有宦官的
,有士大夫的
,相比之下,士大夫占了上风,如袁绍、曹
、鲍鸿、赵融、淳於琼等都是士
,蹇硕虽为上军校尉,统率其余七个校尉,可真正与他同为宦官一党的只有冯芳,冯芳是已死的故中常侍、车骑将军曹节的
婿,所以,为了更进一步地掌控兵权,蹇硕奏请天子,遣鲍鸿出京击
。
作为平衡,在士大夫的要求下,他也派了自己的别部司马赵瑾远击
郡的叛
。
袁绍一党在这件事是吃了亏的,鲍鸿是下军校尉,赵瑾只是个别部司马,孰轻孰重不必多说。袁绍先被派去击兖州、徐州之
,鲍鸿又跟着被遣出京师,上、中、下三个校尉,现只有蹇硕一
留在京都,没了袁绍、鲍鸿在前
顶着,曹
这个位列八校尉第四的典军校尉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压力,更且别说曹
和蹇硕还有仇,当年为曹
为洛阳北部尉,年轻气盛,为了立威扬名,杖死了蹇硕的叔父蹇图,曹
在西园里的
子颇不好过,不过好在他出身大宦官世家,他父亲又得天子信
,刚当过太尉,蹇硕倒也没有太过地
迫、为难他。
接下来,曹
在信中提到了盖勋。
袁绍离京前,与盖旭
结。盖勋对袁绍说:“天子聪明,但拥弊於左右耳,若共并力诛嬖幸,然后征拔英俊,以兴汉室,功遂身退,岂不快乎!”却是意气相投,
京没多久就和袁绍诸
结为了一党。荀贞在傅燮的信里听说过盖勋,盖勋也从傅燮的
中听说过荀贞。荀贞捕灭邺赵的事
传到京都后,袁绍党中颇有
惊讶震骇,盖勋知道后,不以为然,对袁绍、曹
等
说了句话,说道:“吾与荀侯虽素未谋面,然久闻其名,故汉阳太守傅公素重荀侯,多次向我说荀侯乃是英俊之才、忠义之士,今荀侯捕灭邺赵,有何惊奇?”
曹
於信中感叹言道:“卿与元固素不相识,而元固知卿,此即古之神
乎?”
信末,曹
对荀贞说“今有黄公为豫州牧,卿自可不必复担忧宗族、家乡”,并说,他和袁绍也已经派
去过颍川、颍
,和颍川郡守、颍
令俱打了招呼,请他们多照顾荀氏宗族,又在最后提到:“襄阳蔡德珪,荆州豪士,吾之故
,吾别有信付德珪,嘱以卿事,卿於长沙如不尽意,可往而依之。”
蔡德珪中的“德珪”明显是个字,此
是谁,荀贞不知,不过以曹
的谨细,既然他敢把荀贞在长沙的事告诉此
,敢对荀贞说“於长沙如不尽意,可往而依之”,那么这个
肯定是可靠的。
整个一封信,曹
说了不少事儿,不过却无一言涉及荀贞以后的前途。
曹
虽很想帮荀贞脱罪,可有赵忠在前,他却也无可奈何,对荀贞的前途,他没什么可说的。又因曹
知荀贞向来豁达大度,料他必也不会在意这些,所以在信中亦无只字对他的安慰。
曹
信中虽无一字提及荀贞以后的前程,然却正如他之所料,荀贞对此的确是浑然不以为意。
荀贞明知历史的走向,对自家的前程又何必着急?
如今洛阳的朝争虽然激烈,然因天子在位之故,远远尚未到图穷匕见之时,只要再耐心地等上些时
,也许是明年,或许是后年,看如今洛阳的局势,士大夫与宦官的斗争渐至白热化,最晚也应该不超过后年,总之也就是最多再等这一两年的时间,只要等到今天子崩,等到何进、袁绍召四方诸侯、豪杰
京,他荀贞之这条“暂时蛰伏的潜龙”就可以一跃冲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