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之最风流 > 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

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却好在有许仲、荀成、辛瑷等无条件服从他的这些将士,倒是没有出现这种局面。

驻军当地,在焦灼不安中,度过了三天。

这天下午,得来消息:

荀贞、董卓等要求诛宦的上奏分别被呈朝中,何太后大为之恐惧,迫於外兵临境的压力,於是不得不悉罢中常侍、小黄门,命之还里舍,只留下了何进的一些亲信守在宫省之中。

张让、赵忠等诸常侍,以及小黄门等宦官皆到何进家中,向何进请罪,表示愿听从他的处置。

何进对他们说:“天下汹汹,正患诸君耳。今董卓兵屯夕阳亭,将洛阳,诸君何不早就各国?”

宦官们中有很多被封的有侯爵之位,各有封邑,所谓“早就各国”,何进这是在要求他们离开京都,分去各自的侯国封地,至於没有被封侯,没有侯国封地的,自然是各归其家了。

曹艹有封信随着这道消息送来,他在信中写道:“袁司隶劝大将军便於此决之,至於再三,而大将军不许。”

“便於此决之”,即是说,袁绍劝何进不如趁此机会,把张让、赵忠等常侍、小黄门一网打尽,脆全都杀掉。可何进却不同意。

何进肯定不会同意。

如前文所述,为了各自的利益,何进虽与袁绍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都想除掉宦官在宫中、朝堂上的势力”,可又同样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两的这个目标在先天上就存在着分歧。

作为士的袁绍,当然是想把宦官一网打尽,悉数诛杀,因为只有这样,士才能彻底摆脱宦官的压制,才能独掌大权。

可作为出身低微的外戚何进,他却压根就不想把宦官全部杀掉,他还指望着能借助宦官之势,用平衡之道,促使宦官、士两大集团争斗不休,以此来保证他手中的权力不会被夺走。

对何进来说,最好的局面应该是:宦官们服软,各自归国,离开京都,但同时,宦官们在州郡的势力却依然存在,如此,他既能得到天下的赞誉,能够留名后世,又可以在宦官、士的争斗中,保持超然其上的地位,从而可以独享朝堂权柄。

荀贞甚至可以猜想到袁绍此时的心态。

袁绍此时此刻必然是恼火之极,虽然宦官们都被赶出了宫省,可他现在肯定并无半点获胜的喜悦,相反,说不定心忐忑,时刻处於重压之下。

对袁绍来说,只有死掉的宦官才是好的宦官,如不能抓紧时机把宦官尽杀,那么一旦宦官们缓过劲来,——这个可能姓是很大的,首先,张让、赵忠们和何太后在宫中朝夕相处,感不错,而且何太后当初之所以能够得到灵帝的宠,其中多亏了张让、赵忠们的帮忙,并且有一次何太后与灵帝发生不快,差点被废,全是张让、赵忠等涕泣求解,各献出家财千万,这才解了何太后之危,又且张让的子,也即他的儿媳还是何太后的妹妹,有着姻亲的关系,再其次,宦官们的宗族、子弟、亲戚、门客、故旧多有在州郡为吏的,势力甚大,没准儿什么时候宦官们就翻过盘来了,而一旦被宦官们翻过盘来,何进是何太后之兄,是天子之舅,可能不会死,可袁绍等却是必死无疑了。

这就好像是顶悬了柄剑,袁绍怎不为之辗转难眠、恐惧惊忧?

如果说,除掉宦官们在朝廷、宫中的势力是袁绍与何进共同的目标,那么事发展至此,他两之间的同盟关系已接近瓦解了。

用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来分析的话:

宦官的危害已不是何进要面对的主要矛盾,相反,士的势力却从之前的次要矛盾现如今已经提升到了接近主要矛盾的地步;而袁绍这边,宦官之危害却依然是他们要面对的主要矛盾。

再这么发展下去,袁绍与何进分道扬镳、乃至反目成仇怕是近在眼前了。

甚至说不准,袁绍如果再得急一点,何进恐怕反过来会与宦官联手,对付袁绍一党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证实了荀贞的猜想。

曹艹的信和这道消息送来后不久,又一道消息传来。

这道消息却是“大将军令”,命各州郡捕拿宦官亲属。

作为袁绍这个政治小集团一员的荀贞,很快就得知了内,这道大将军檄令实非何进所传,而是袁绍假借何进的名义传给各个州郡的。

按理说,这件事足能使何进震怒,与袁绍翻脸,可紧随其后发生的另一件事却使何进不但没与袁绍翻脸,反而再次与袁绍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