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之最风流 > 52 阴少府哀伤洛城 孙讨逆嗟叹往事

52 阴少府哀伤洛城 孙讨逆嗟叹往事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因便起身,握其手,让他与自己同坐,遣使令免皇甫公,不但释放了皇甫公,还复拜皇甫公为议郎。”

格不同,为处世不同,的朋友也就不同。

董卓忌恨皇甫嵩,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曾建议皇甫嵩杀了董卓,可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却和董卓的一向不错,也正是得亏了皇甫坚寿和董卓有,皇甫嵩也才侥幸免了一死。

孙坚喟然叹道:“皇甫公固当代之楷模也,但有些时却未免太过、太过……,唉。”

当年讨黄巾时,孙坚、荀贞都曾效命军中,不过孙坚当时是朱俊的部将,而荀贞则是皇甫嵩的直系下属,并得皇甫嵩重用,受其拔擢之恩,所以孙坚虽觉得皇甫嵩有时未免太过迂腐,可当着荀贞的面前,这话却不好说出,话只说了一半就打住,最终只是长叹了气。

老实说,别说孙坚了,就是荀贞本,他也觉得皇甫嵩虽然知兵善战,堪称当代第一名将,并且收名敛策,不争战功,当年讨黄巾时,把豫州之战的战功让给朱俊,又把冀州之战的战功劳让给卢植,可称谦厚君子,但有些时,的确是太过迂腐。

皇甫嵩至少有两次可以杀掉、或者至少大大削弱董卓实力的机会。

一次是在董卓不奉灵帝诏令,不肯把兵马给皇甫嵩时。当时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在军中,对皇甫说“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与董卓耳”,强烈建议皇甫嵩抓住这个“董卓逆命”的机会,把董卓给杀了,可皇甫嵩却以“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为由,也即“董卓不从诏书是有罪的,可我如擅杀他,却也是有过错的”,不肯从皇甫郦之谏。

再一次就是盖勋建议皇甫嵩和他自己共起兵响应袁绍等时。当时皇甫嵩麾下有三万卒,屯驻三辅,与盖勋联兵,两部马三万余众,且多善战老卒,如与袁绍等呼应,便等同是断了董卓西去长安的退路,不但不会有天子西迁的事再发生,在荀贞、孙坚、曹、鲍信联兵进击时,他和盖勋还有与之东西呼应,两面夹击董卓的大好机会,说不定就能一战获胜。

可这两次机会,皇甫嵩都因想做一个“汉家忠臣”的缘故而将之放过了。

念及此,荀贞心不由浮起了一句话:“小忠,大忠之贼也;小利,大利之残也。”

虽是心中如此想,可皇甫嵩毕竟是他昔的长吏,对他有恩惠,且他本也是很佩服皇甫嵩的杰出军事才能和谦厚民之品德的,故只是在心中轻叹了一声,嘴上没说什么。

孙坚却是意犹未尽,忍不住又说了一句:“如是皇甫公肯从盖元固之谏,董卓恐早无今之猖狂;又或如是故太尉张公肯从我之谏,更不会有今之董卓为患!”

“又或如是故太尉张公肯从我之谏”,孙坚说的这是张温讨边章、韩遂时的事了,当时董卓对张温不敬、言出不逊,孙坚时在张温军中,便建议张温把董卓扣下,行军法杀之,可张温因顾及董卓熟悉羌况,又勇猛能战,还想着要倚仗他平定叛,所以没听。

荀贞不想在旧事上多讲,拉回了话题,笑道:“皇甫将军、张公当时或是各有别虑,故使董卓苟延至今,文台,往事已矣,今朝为国‘讨逆’,当看你我!”

孙坚的将军衔是“行讨逆将军”,荀贞这一句“今朝为国‘讨逆’,当看你我”却是一语双关,是在暗指孙坚定能在此次讨董之战中大放异彩,成就功勋。

孙坚哈哈一笑,不再说过往的旧事。

荀贞对修说道:“皇甫将军幸得无恙,此天佑也。公,只是不知皇甫将军和盖京兆留在三辅的兵马,现由何统带?”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