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盛唐大公主 > 第七十章 殿试之问

第七十章 殿试之问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并且平里都会细心整理,最大程度的减少被李治发现的可能

毕竟这年代的都神神叨叨的,万一被李治发现她在写这些完全看不懂的奇怪文字,认为她被什么东西附身了可就不好了。

……

时间一天天过去,东都也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原因是科举考试开始了,目前科举是由尚书省负责,会把所有考生都带去一个如同监狱一样的地方考试。

考完之后就等着吧,会在二月春耕之后放榜,那时候应该是皇城门最热闹的子。

考上的,欢呼雀跃,互相认识一下,然后就带着礼物去尚书省拜访宰相和主考官,称之为“过堂”。

至于那些没考上的,要么就是回去准备明年再战,要么就回家种地或者经商吧。

唐朝考试科目很多,根据种类不同,大概分为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

这也是李月辰后来才知道的,原来这个时期的“秀才”才是最高级别的考生。

只不过秀才的考试难度实在太大,别说考上的,每年能有参加资格的都没几个,大部分时候是一个都没有。

所以科举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进士了。

科举考试的事她不怎么关心,她现在比较关心的事是马上春耕了,差不多该播种了。

安福殿里那一小块地经过一年的养护,土质已经相当不错了。说一把抓下去能攥出油是夸张了,但至少已经跟上等田没区别了。

具体播种秧的过程,李月辰并不清楚,所以直接派去户部叫来了专业活儿。

唯一麻烦的地方就在于每次这些过来都必然要跟着大量的宫和太监负责监视。

李月辰倒是无所谓,她又不社恐,大不了就是麻烦一些而已。

上官婉儿也好,从小在掖庭宫长大,不怕陌生

倒是两位姐姐,因为从小就没有接触过宫外的况,突然之间来这么多搞的每次都不好意思出门。

一开始,这些对于扎着一条马尾辫的公主殿下还有点害怕,问什么问题也都回答的很拘谨。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敢用正常语气回答。

毕竟他们这些虽然严格来说也属于官吏,但本质上是技术官员,很多一辈子别说皇帝,连户部尚书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现在猛然之间跟公主面对面的说话,不适应也是正常的。

李月辰倒是不在意这些,只要他们能把活儿好就行。

每天有这么多外后宫,武则天觉得不妥当。

但李治说这是为了让儿研究提高产量,万一真要成了,这点事儿也不算什么。

武则天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让张成鑫派看好他们。

……

在李月辰开始忙碌的这段时间,科举考试也放榜了。

放榜当天皇城外已经挤满了围观的百姓,平时很少踏过天津桥的百姓们今天都早早等在皇城外看热闹。

站在最前面的一排,年龄参差不齐,他们有的紧张握紧双拳,有的左顾右盼,还有的抓耳挠腮……

站在城楼上带着上官婉儿偷偷过来观看的李月辰能理解他们的行为。

毕竟这是科举,若是考上了,那可是真等于实现了生的逆袭。

不一会儿,负责放榜的官员便从皇城大门走了出来,在几位士兵的保护下来到城门右侧的墙壁前,旁边有拿着浆糊开始往墙上涂,官员打开手里的纸卷开始贴榜。

贴好之后转过身高声宣布道:“圣谕,中进士者,宫觐见!”

说完便后退两步让开位置,站在一边。只有两个士兵守在榜侧,维持秩序。

最前面的那些纷纷走上前查看起来。

不一会儿,只听一声欢呼响起:“我中了!”

就看到群里面有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的青年原地蹦跶了两下,然后快步走到刚刚贴榜的官员前行礼。

官员回了一礼:“稍安勿躁,一会儿等其他高中者到齐,随本官宫觐见。”

群里时不时就会响起一声欢呼,然而更多的还是包含着失望的叹息。

今年高中者差不多有将近三十,不一会儿就全部到齐了,跟负责迎接的官员行礼之后,便进宫准备面见皇帝了。

城楼上的李月辰让上官婉儿先回去,自己则跑到了乾元殿后面溜了进去,想要看看皇帝会跟这些说些什么。

皇帝很少会面见进士的,因为他们现在虽然考过了,但还不能马上授予官职,还是要进过几年的锻炼和等待的。

当然了,如果想要马上做官也不是不行,只要能再次通过吏部的考核便能马上当官。

只可惜那考试难的一批,很少有能考得过去。

来到屏风后面,李月辰跟往常收听新闻一样,倚靠在墙壁上,双臂叉抱在胸前,打算听听皇帝会问什么。

进士们进大殿,首先向皇帝行礼,齐呼万岁。

李治抬手免礼,大殿里面已经准备好了纸笔,进士们在桌案前坐下,拿起笔准备回答皇帝的策问。

从微微颤抖的手中可以感受到,他们还是有些紧张的。

下面进士们等着皇帝的问题。

龙椅上的李治眼睛左右摆动,扫了一圈大殿之中的所有,又看了看屏风后的小儿。

停下了手里的保健球,李治缓缓开:“今,朕只有一问。若子有才,可否从军为将或朝为官?”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