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从小说家开始修仙 > 第三章:破局

第三章:破局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此界志异文不火的原因,估计就是没有什么好的作品呈现在读者眼中,要是出现蒲松龄那样的大家,只怕百姓们会争先恐后的去看...”

想到这里,孟川有些激动难耐。

他连忙回到屋里,准备好纸墨笔砚。

前世,自己作为一名网络小说作家,为了创造出颇为优质的作品回馈给读者,阅读过不少有关聊斋这种类型的书籍,至如今来说,也是记忆尤,写下来完全不是问题!

“如果要写聊斋志异,要先写哪一篇呢?”

孟川有些疑虑。

第一篇,肯定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要博得陶大郎的欢心,更要迎合读者的味,只有这样,作品才能传播开来,使自己有机会在极短时间内成为儒修,毕竟现在的自己,时无多了。

“有了!就写‘聂小倩’!只不过,不能全部按照原篇来写,不然晦涩难懂,百姓会失去兴趣了解。

不如将此篇写成类似四大名著那样的通俗话本,再用写网文的技巧,把遇到鬼魅的桥段提前,将整体剧做出修整,让开篇直接突出故事的危机、诡异,直接将读者吸引住!

这样一来,即可以保证原篇的文学,也能让没读过几年书、只能勉强识字的百姓认可。”

孟川来了强烈兴致,开始落笔。

之所以要写聂小倩,是因为在蒲松龄祖师爷、老前辈、老神仙所著的《聊斋志异》中,唯独此篇名气最大,这也得益于前世那些影视作品。

原著结尾,宁采臣原配去世后,不仅与聂小倩成亲,甚至还有了子嗣,鬼之恋在此界乃是禁忌,鬼生阳间子,又不符合逻辑。

于是,孟川想将整体剧都做出修改,使故事的发展更贴近前世倩幽魂的影视作品,就连故事结尾他都想到了。

就写聂小倩转世投胎,正值二八年华时,机缘巧合遇到了中年宁采臣,然而两个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子。

这是网文的常见写法,即使本不该大圆满的结尾,也会想办法圆满回来,这样做,有讨好读者的嫌疑,但是,孟川乐意。

转眼间,他就已经写出了第一行文字:

【宁采臣,江南道士。格慷慨而又豪爽,以行为端正而自重。常对说:“生平从不寻花问柳”...】

原文是:【宁采臣,浙慷爽,廉隅自重。每对言:“生平无二色。”】

孟川曾练过毛笔字,现如今也完美继承了前身的记忆,所以在写字过程中并未遇到什么困难。

专注写文时,他也没有忘记修改了一些地方名称词汇,都全部按照此界的地理名称去写。

比如,‘浙’更改为江南道,‘金华’改为婺州。

这样的做法,无非就是想求一个真实,反正不能写架空,因为百姓会质疑其真实,朝廷官府方面也会有所抵制。

随着所写字数越多,他越是,甚至一些记得不太清楚的故事桥段,在这一刻统统冒了出来,似乎进了一种玄之又玄的境界。

当一气呵成,全篇写完之后,他气喘吁吁,不知为何,体力竟是削减大半,实属怪哉。

就在这时,有疼痛感传来,没有之前那般重了。

“我在写书之时,没有感觉丝毫疼痛,刚一写完,疼痛感就来了,这之间莫非有什么关联?”

他迫不及待的将上衣扒开,看到原本即将靠近心脉的黑气,居然因此而消散了不少,并且伴随着一极其特殊又难以言表的气韵凝聚于自身当中。

感受着身上的这番细微变化,他喜上眉梢,不禁猜测,难道是因为写聂小倩一篇,获得了浩然正气?

可是那气韵,不免太过微弱了一些,要是不仔细去感受,根本察觉不到。

然而,这让他看到了机会。

前身也写过此类志异文,不过漏太多,也可能因此没有获得过那种特殊气韵。

“时间尚早,不如再写一篇!”

孟川尝到了甜,暗自称奇,决定再写一篇,试试效果。

“这黑气,如果是煞气的话...那么,我倒是记得有篇志异文,与煞气有关。”

他突然想到《子不语》、《夜谭随录》、《宜室志》这三本书中,都有记载煞鬼,甚至就连《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两书中,也写了不少避煞的习俗。

这煞鬼害的手段,便是将煞气侵之身。

煞鬼,又名尸魂,乃是归家之魂,在死之后的二七之,为回煞之,若是在这一,魂魄钻身当中,就能成为煞鬼,留在间作

当初孟川为了写灵异小说,有专门了解过这种邪祟,据说有用罗网捕捉到了煞鬼。

天罗地网本就主煞,在命数上来讲,分为天罗与地网,也就是老话常谈的男忌天罗,怕地网。

理论上来讲,罗网极有可能会吸收煞鬼身上的煞气,届时,此类鬼魅只留一具身,自然就好对付了,这也是有能用网来‘捕捉’煞鬼的原因所在。

“传闻煞鬼身有尸斑,异味等,且面无血色,四肢僵硬,双眼为结晶状,嘴唇发紫...要是按照前世志异文中记载的煞鬼长相,倒是与席瑟相似。毕竟我从前身记忆中得知,这席瑟的眼睛极为怪异,嘴唇也是有些发紫,莫非这席瑟...当真就是煞鬼?!”

孟川越想越惊讶。

如果真如自己所猜测那般...看来这煞鬼一篇,还非写不可了。

要是有看到自己所写的煞鬼故事,能因此逢凶化吉,倒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最终,他决定抄写清代文学家、小说家袁牧先生的《子不语·煞神受伽》一篇,其中涉及的地方名称等,适当做出修改。

然后再将煞鬼的外貌特征及可能惧怕罗网这事一并写上了,包括一些避煞习俗。

比如,在回煞之当天,举家外避,在家中设祭品迎煞等,以此来化解死者身上煞气,使其无法成为煞鬼。

但是要详细说明,煞鬼只是有可能害怕罗网,毕竟这事还未得到证实,不到万不得已,严禁世模仿书中方法,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而且,万一那席瑟并非是所谓的煞鬼呢?只是身具煞气的寻常鬼魅呢?或者罗网只能困住修为不的煞鬼,但面对成了些许气候的煞鬼没什么用处呢?

关于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故事里解释清楚。

假如真要是遇到了生死危机,别管什么方法,能用的就都用用吧。

话说回来,在孟川眼里看来,写有关煞鬼的事,也算是给陶大郎差了,毕竟他请自己所写的稿子内容,要与近方与县内发生的怪事相关。

前世多部志异文中记载的煞鬼害方法,与之比较贴近,都是将煞气侵身,这也算没有消费死者,想来应该不至于引起本县百姓的反感,甚至还能提高他们防范邪祟的心理,对陶大郎也算有个代。

如此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聂小倩》一篇,也就是倩幽魂的故事,实在是与方与县内发生的怪事扯不上任何关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