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群青的‘面试’过程相当顺利,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徐云和顾群青便简单的达成了初步意向。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当然了。
这个意向最终能不能转化成最终的coo职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一来顾群青的竞业协议还没彻底到期,二来则是要有更加可靠的成果发布,以此打消顾群青最后的一丝顾虑。
这个成果最直观的就是.....
论文。
此时此刻。
洗漱完毕的徐云端坐在椅子上,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是一份已经书写了大半的论文:
 《常见信息素结合蛋白与 息素及吡虫啉的特异
息素及吡虫啉的特异 互作机制研究》。
互作机制研究》。 
 “粗产物经硅胶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20:1)纯化得到无色油状 体(3z,6z,9s,10r)-9,10-环氧-3,6-二十一碳二烯(0.12g,产率85%).....”
体(3z,6z,9s,10r)-9,10-环氧-3,6-二十一碳二烯(0.12g,产率85%).....” 
“[a]d20=+1.52(c2.37,chcl3);1hnmr(500mhz,cdcl3)δ:5.52~5.29(m,4h),2.95~2.91(m,2h),2.80(t,j=7.1hz,2h),2.39(dq,j=13.3,6.6hz,1h),2.23~2.20(m,1h),2.09~2.04(m,2h),1.55~1.26(m,20h),0.97(t,j=7.5hz,3h),0.88(t,j=6.9hz,3h)......”
 田良伟之前的那番话确实不是在吹牛,就在徐云和顾群青分别的第二天,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信件便发送到了徐云的个 邮箱里。
邮箱里。 
 这份信件的开 并不是‘你好我是一位大陸北方網友’的骚话,而是一封相当正式的论文约稿函。
并不是‘你好我是一位大陸北方網友’的骚话,而是一封相当正式的论文约稿函。 
来自赫赫有名的《nucleicacidsres》。
《nucleicacidsres》的中文名叫做《核酸研究》,由牛津大学于1974年创刊。
别看它的名字里带着核算两个字,实际上它的收录领域非常广泛。
化学和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成果都可以在上边发布,目前的影响因子已经达到了13.8,妥妥的一区期刊。
 这本杂志大多数时候都会被简称为nar,要是不太好记的话,可以从ntr的角度 手:
手: 
中间那个t被ntr成了a,就成了nar。
 nar发来的这封约稿函语气非常客气,差不多就是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发稿云云,让 看起来很舒服。
看起来很舒服。 
不过客套话归客套话,哪怕是核心期刊的约稿论文,同样避不开前期审查。
顶多就是外审的速度会快点罢了。
徐云早在第五代吡虫啉研发成功的当天便开始准备起了论文文稿,加之徐云与论文发表有关的经验极其丰厚,
因此当收到nar的约稿函时,论文差不多已经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
“references......”
“dureincludes11steps,andtheoverallyieldsis14%.furthermore。
nucleophilicsubstitutionofalkylhalide,partialhydrogenationwithnickelboride,sharplessasymmetricepoxidation,ringopeningwithhclo4,andalkylativeepoxiderearrangementarecrucialsteps......”
数个小时后。
 徐云将最后一段英文翻译完毕,长长的呼出了一 气。
气。 
整整223页的内容,大小6.43mb。
纵使其中有大部分是实验室已经汇总的数据报告,整个过程依旧耗费了徐云巨大的心力。
 随后他将这份论文打包加 附件,发到了田良伟的邮箱里。
附件,发到了田良伟的邮箱里。 
虽然徐云对于论文的格式早已驾轻就熟,但这种该走的流程还是得走的,最起码得让自己的导师查个重吧?
眼下的时间已经临近晚上七点,原本徐云以为最早也要明天才能得到田良伟的回复,但没想到一个小时后,他的微信语音便响了起来。
来者赫然便是田良伟。
徐云连忙点开通话键:
“老师?”
“嗯,是我。”
田良伟的声音悠悠从话筒中传来,从背景声中隐约可以听到的儿童耍闹声可以判断,此时自己的老师多半正在自己家的客厅里看着电视:
“小徐啊,你的论文我刚刚看了一遍,整体上没什么问题,查重率1.2%也完全符合要求,不过你在references里引用的第一篇是啥玩意儿?”
 徐云挠了挠 发,嘿嘿笑道:
发,嘿嘿笑道: 
 “这不给顺带着您的论文增加一次引用次数嘛,况且特异 受体蛋白的部分灵感确实是来自您的那篇论文啊,举贤不避亲嘛。”
受体蛋白的部分灵感确实是来自您的那篇论文啊,举贤不避亲嘛。” 
 “你啊你......总是 给我整出些新花样。”
给我整出些新花样。” 
 田良伟的语义看似有些责怪,但从语气中却可以听出,这位院士大佬此时的心 正相当不错。
正相当不错。 
 田良伟如今是国内top5级别的生物学权威,一次论文的引用次数基本上无关痛痒,更谈不上拍马 或者贿赂。
或者贿赂。 
 但这种举动出自自己的学生之手,无疑还是相当令 暖心的,随后他顿了顿,继续道:
暖心的,随后他顿了顿,继续道: 
“小徐啊,这篇论文写的很规范,我没有其他意见,你再校对一遍其他细节,要是没问题的话就尽早发过去吧。
nar那边我已经联系好了,负责外审的是一位伊比利亚的生物医学大牛,叫做be。”
 徐云闻言,顿时眉 一挑:
一挑: 
“be?获得过拉斯克奖的那位?”
“嗯,就是他,可以说是目前国际上合成生物学的权威之一吧。由他做外审,论文通过后的含金量应该会高点,但同样,过审的门槛也会拔高,能不能说服他就看你这篇论文的质量了。”
拉斯克奖,全名阿尔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
这项奖项也被称之为诺奖预备役,如果没有非同一般的能力与成果,别说获奖了,提名镀金的机会都没有。
 而能请到这样一位拉斯克奖得主做徐云这种在读博士生论文的外审,田良伟消耗的
 恐怕不会小到哪儿去。
恐怕不会小到哪儿去。 
想到这儿,徐云不由轻叹一声。
默默将这件事记到了心里,又简单与田良伟聊了会天,便挂断了电话。
随后他再次回到电脑前,将论文又校对了一遍,将正文和extendeddata一起通过投稿系统发了出去。
发过论文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一般 况下,论文从投稿到发表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况下,论文从投稿到发表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等你在投稿系统中上传了文件后,如果出现了accept,那么就代表着第一步完成了。
 文章被接受后,期刊会和作者联系校稿,也就是proof阶段,本土不知道多少 被这折磨的要死要活,有些倒霉
被这折磨的要死要活,有些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