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皮岛到大沽,前后用了五天的时间,之所以会用那么久,是因为在渤海湾用了很长时间,辽东沦陷后,数百万辽东难民除了逃往山东、北直隶之外,还有数十万难民逃到了渤海湾诸岛,在岛上捕鱼为生,施奕文顺便拜访了一下他们,向他们底价售卖了一些粮食,然后给他们指了一条生路。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去北港!
愿意去北港的可以分到50亩田,还有能吃三个月的粮食。如此丰厚的待遇自然引起了不少
的兴趣,毕竟岛上土地贫瘠,产出有限,但凡能有个好去处,他们也不会呆在这里。
因为他们自己就有海船,所以施奕文并不需要考虑运输问题,不过还是留下了一些水手,一来是帮助他们改装帆具就行,把传统的硬帆改成纵帆,虽然比不上正规的纵帆,但是逆风航行效果绝对比传统硬帆好一些。二来则是充当领航员的角色。
在大沽
等待着换乘内河船进京时,在施奕文好奇的打量着眼前的大沽,看着眼前桅帆如云的港
,惊讶于北方海运的发过时,毛承禄却走到了他的身边。
“那些难民到了北港,真的会给他们五十亩地?”
毛承禄是受毛文龙的差遣进京献俘的,辽阳大捷除了斩首万余之外,还俘虏了几百个旗
,官职最显赫的是个副都统,可以肯定的是这些
真鞑子都是送到京城押到太庙砍
的。
“五十亩只是基数,如果他们有能耐开垦更多的土地,开垦出来的土地都归他们。”
施奕文直接了当的说道。
“北港那边就像辽东一样,地多
少。”
“不一样的。”
毛承禄连连摇
说到。
“建
侵占辽东之前,辽东有七八百万
,沈阳城也是几十万
的大城,辽东也没多少土地可以供
随意开垦。”
虽然毛承禄是毛文龙的义子,可他本身就是辽东
,在说话的时候,目中出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那个时候辽东是何等的繁华啊。
“家家户户能有个二三十亩地,就已经不错了,不过辽东地肥,一亩地至少能收一石半高梁,要是种水稻,怎么着也能收两三石,就是江南也比不上辽东富庶,当年但凡是有个百十亩地中等之家,谁家里没有几个朝鲜家
,搁在关内,就是寻常小地主也不见得比辽东寻常百姓过得舒坦,……”
毛承禄说着话,目光中除了对往昔的怀念之外,更多的是发自骨子里的恨意,扶着船舷的他,双手死死的抓住船舷,因为用力过度以至于关节都发白。
“他么的,现在全都没了,都没
,
要不杀他,要不逃了,要不被掠成了建
的
才,就连田也荒了……
都说辽东
不愿意种地,好当兵,施公子可知道为什么?”
突然,毛承禄扭
看着施奕文问道。
“因为想打回老家去啊!”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是因为辽东
出身边塞好弓马,而是因为他们想打回老家,夺回属于他们的家业,这才是他们好当兵的原因啊!
想打回老家去!
对于那些辽东
来说,这正是他们当兵的原因。就是为了回家。
谁又不想回家呢?谁不想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呢?
“少将军,等将来,早晚有一天,咱们会夺回辽东的,你放心吧,那一天……不远了!”
施奕文的话声不大,但是语气却非常坚定。
对于是那一天,他并不怀疑,因为……他能做到!
……
施奕文一行抵达北京的时候,已是四月十三了,从大沽到京城,看似不远,可仍然耗了整整一天一夜。
天启六年的北京外城墙,大致和
们所熟悉的北京古城有点儿类似,北边是内城,南边是嘉靖朝修建的外城。
而施奕文对北京城的第一印象,便是外城的空旷——虽然外城靠近内城地方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没有经过系统规划的民居,但是更多的却是长满杂
的旷野,这年月的北京外城还没有发展起来,在旷野上既有百姓种的菜田,也有许多老百姓自发盖的棚子之类的房层,实际上,北京外城的繁荣,要等满清
关之后,占领京城的满清,直接把内城的汉
从他们的家中全都赶了出去,让他们到外城自生自灭,如此外城的
才充实起来。
可是现如今,外城空
的就像是后世熟悉的工业园区一样,不过这也便利了不少——按兵部的安排,毛承禄一行
就直接在外城安营扎寨,他们随行的有五百兵丁,毕竟要押解三百多俘虏。
当然了,作为寻常百姓施奕文,却不能住在营寨里,虽然他也是领旨进京,可却不能和毛承禄住在一起,毛承禄直接在京城内给他寻了一处客栈住了下来。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施奕文就再没见过到毛承禄,想来也是,他是代表毛文龙进京的,进京之后自然要拜访各位朝中大员,甚至可能还要去拜访那位传说中的九千岁,在历史上,袁崇焕给毛文龙罗织的罪名里不还有一个“结
阉党”嘛。
当然了,施奕文作为一介
民,甚至连打点朝中大员的权力都没有,对于朝中诸
来说,他就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
物而已。
甚至就连授他为指挥佥事时,也不过只是派了一个太监,两个锦衣卫到他住的客栈里宣了一下圣旨,然后给了一身官服,一枚官印……然后就没有了。而这个所谓的指挥佥事不过就是“虚职”,甚至都不需要到兵部报到,就是一个“荣誉
衔”罢了。
“恭喜施大
,十天后初一,施大
要和朝中的文武官员一起参加大朝会,施大
呢,就这可是陛下格外的恩典呢,不知多少
一辈子都没机会参加朝会,就是三榜进士要是不
朝,那也是没机会参于朝会的。”
宣旨之后,太监笑眯眯的说着“恩典”时,施奕文的心里犯着嘀咕。
“就这……”
一身官袍、一方官印,再加上列席大朝会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皇帝的赏赐?
可不是咋的。
还价值两万五千石粮食呢!
不对,对此,施奕文倒也不觉得的意外,毕竟,对于那些大佬来说,他不过就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
物。能赏你个官,你就知足吧。
要知道再过十几年,当崇祯皇帝面对要亡国的时候,面对救兵有如救火的局面。他是怎么做的?在给吴三桂那个伯爵的时候,也是犹豫过来,犹豫过去,不知斟酌了多久。
好嘛,到最后直接把大明朝给犹豫没有了,您说。和
家相比,你又算得了什么?
难不成还想指望这点粮食换一个伯爵不成。
嗯,崇祯皇帝崇祯帝在临亡国的时候,还曾发起捐款运动,那次捐款运动中,大臣勋贵们捐出了多少两银子姑且不说他。唯一一抹温暖色彩反而是一位平民捐款者。
当时京城内有位60多岁的平民老
,得知消息后,来到了户部,一次
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很是感动,马上下令给他赏了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瞧见没有,倾家
产,也就换了这么一个职位。当然了那
的这个锦衣千户之职也就当了一天,然后北京城就被攻
了。
现在咱不过是拿那么一点粮食,换这么一个职位,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当然了,施大公子财大气粗,压根儿就不计较这些。他甚至还非常享受现在这种待遇。闷声发大财,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