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乃是军国重地,由乾清宫的膳房负责管饭。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午膳送来的时候,因膳房的太监,无法进
南书房内,玉柱要自己出门去拿膳食。
膳房的太监们,提来的是一只好几层的红漆食盒。
玉柱报了名字后,一名小太监验过了他的腰牌,这才将一只三层的红漆食盒,递给了玉柱。
“玉大
,您用过了膳后,半个时辰内,将这只食盒,还搁到此地来。”小太监对玉柱的态度,不远也不近。
玉柱一听就懂了,用午膳的时间,为期半个时辰,过时不候。
只是,提着红漆食盒的玉柱,在南书房门前,被御前带刀侍卫抬手拦住了。。
“玉大
,任何杂物皆不得
内。”
玉柱四下一看,见南书房里的同僚们,都不见了
影,显然是去了某个地方用膳了。
“这位大
,下官初来乍到,敢问您,可在何处用膳?”玉柱的姿态摆得极低,话也说得很中听。
那侍卫笑了笑说:“你玛法,贵为领侍卫内大臣,竟然没有教过你?”
玉柱心说,佟国维确实说了很多南书房的事,唯独没有说,怎么吃饭的事儿。
麻烦的是,玉柱也确实疏忽了。在他看来,宫里有那么多的膳房,他的用膳问题,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
。
谁曾想,送膳的太监啥也没说,侍卫还有点故意刁难的味道。
好在,玉柱早有准备,他的怀里,揣了两个不大不小的白面馒
,就是备着应急的。
反正吧, 茶房里的茶水, 确实是管够的。
因为, 南书房里的
都走光了,就剩下玉柱一个值班的,他也无
可问。
玉柱索
又把红漆食盒, 放回了小太监的面前。
想刁难小爷是吧?
嘿,小爷这一顿午膳, 就着热茶, 先啃两个白馒
, 这总可以了吧?
在南书房里,主要是案
工作, 坐着不动,运动量极小,脑水耗费极多。
客观的说, 少吃一点, 对玉柱而言, 并不是坏事。
下午, 张廷玉回来了,并没说他去了哪里。
玉柱知道此间的厉害, 不该问的事儿,绝对不能问。问了,就是犯了忌讳。
这就好比, 国家召集专家们集中
力搞黑弹,即使老婆问了, 也不敢说出基地的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
不管是哪朝哪代,嘴
不严, 不能保守机密,擎等着倒霉吧。
张廷玉手
的事务, 异常之多,他只能利用工作的间隙,告诉玉柱,节略怎么写?档案怎么整理?
张廷玉说,别的都算是小事,当
的紧急奏折来了,必须第一时间处理完毕, 递进乾清宫里。
若是耽误了紧急军国大事,惹得皇帝盛怒了,十颗脑袋都不够砍的。
由于玉柱是大名鼎鼎的满洲状元郎,张廷玉就试着分了几本普通奏折给他, 让他写出节略来看。
节略,便是针对奏折,作出超级浓缩且意思很清楚的简单描述。
据张廷玉说,皇帝喜欢看的节略,顶多不超过二十个字。超过了,皇帝就不太乐意看了。
以玉柱的水平,找出奏折里的重点,提炼个中心思想,简直是易如反掌。
不过,玉柱并不是一般
。他明明可以马上就写出节略,却故意拖了一刻钟,才列出来。
混过大机关的
,都肯定知道的,文字工作浩瀚无边,绝大部分都是无用功。
玉柱当过大秘,他比谁都清楚,普通的文字工作,你就算是搞出了上千万字,累得要吐血,也无卵用。
真正容易出彩的东西,其实是,重要的军政奏折。
张廷玉,那可是极其谨慎之
,不仅嘴
紧,而且
子缜密,他先给玉柱写节略的,全是请安折。
这个时代的所谓奏折,说的也不外乎是些小农社会里,相对固定的事
罢了,焉能与后世的产业发展报告相提并论?
不过,玉柱的到来,倒也极大的减轻了张廷玉的负担。
张廷玉看了几份玉柱写的节略后,算是认可了他提炼中心思想的基本文字功底,便把他手
积压的请安折,一
脑的给了玉柱。
玉柱不慌不忙的写节略,大约维持在一刻钟处理一本的样子,速度不快也不算太慢。
反正吧,到下衙前,玉柱肯定可以完成今天的工作。
原本,按照玉柱的想法,他是很乐意,仔细的查看各种存档资料的。
问题是,他初来乍到,纯粹的新手一个,南书房内的档案,岂能随便给他看了?
南书房里,采取的是
值制。
为了不耽误军国大事,按照规矩,南书房里,每四个时辰换班一次。
而且,据张廷玉说,南书房里,有条铁律,谁接的奏折,都不能假手于
,只能自己独立完成写节略,或是上奏的工作,免得出了毛病后,不知道该砍谁的脑袋?
到了未正时分,玉柱三下五除二的处理了手
的请安折,并全部递给了张廷玉。
张廷玉已经看了十几份玉柱的节略,对他的归纳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见玉柱完成了手
的工作,张廷玉忽然笑了笑,说:“想下衙了?”
玉柱明白张廷玉其实是在笑他,新婚燕尔,惦记着回家陪媳
了。
只不过,张廷玉属于那种异常谨慎的文
,就连开个玩笑,都异常之艰涩难懂。
“衡臣兄,若无旁事,那小弟便下衙了?”
玉柱从没有把张廷玉当成竞争对手,只不过,张廷玉的身上,倒是隐约透着一
怪异的味道。
玉柱是满臣,他只要好好努力,确实有机会骗取一定的兵权。
张廷玉是典型的汉臣,就算是他想
了脑壳,康熙也绝不可能给他兵权。
这么一来,玉柱和张廷玉之间,就没有本质
的冲突了。
同僚之间,没有本质
的利益冲突,自然是敷衍好面子
的和光同尘,最佳了。
下衙前,玉柱觑了个空档,去禀了吴琠,说明手
的事务忙完了,问,可否下衙?
这便是玉柱的聪明之处了。
公务是忙不完的。玉柱要下衙,除了通知张廷玉之外,还禀了吴琠。
这么一来,就算是有紧急的奏折被耽误了,也坑不到玉柱的
上。
因为,玉柱已经看清楚了,南书房虽无明面上的签到制度,守门的御前带刀侍卫的跟前,可是有纸笔的。
这显然是用于记录,南书房里的臣子们,啥时辰来的,又是啥时辰走的。
免得到时候要追究责任了,竟然找不到被砍脑袋的
。
玉柱不过是个新
而已,也没谁会指望他帮着处理军国大事,所以,吴琠便点
放他下了衙。
往宫外走的时候,玉柱心说,卯正上衙,未正下衙。嘿嘿,典型的早6晚2啊!
撇开午膳的半个时辰,玉柱如今的上衙当差时间,大致为三个半时辰,也就是7个小时左右。
玉柱出宫之后,并没有马上回家,而是直接去了汤炳的府上。
三个皇孙,都在汤炳的府上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