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海上升明帝 > 第236章 形势大好

第236章 形势大好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银子一斤,崇祯十六年江南水灾,苏松盐价五分钱一斤,这还是盐产区,在陕甘,盐价达到九分银一斤。

明朝百姓吃盐价格是北宋的六倍,北宋盐税一年却有上千万贯,而再对比下清朝,一斤盐大约也就是二十文左右,但盐税收却也超过一千二百万两。

大明百姓吃的盐价是其它朝的五六倍,结果朝廷征到的盐税却反而只有其它朝的五六分之一,里外里相差几十倍。

这问题大的离谱。

浙江也是个产盐区,所以朱以海早在当初在嘉兴时,就开始对盐下手了,直接控制盐场后,不再搞什么盐商资格盐区划分,只要来盐场买盐时一起把盐税了,那么谁都可以来买,谁都可以去卖。

甚至朱以海主动把盐价调低,每斤盐只卖一分银,这分银子里面,还包含了半分盐成本,只征了半分银盐税。

但降低盐价和盐税也有好处,那就是能减少走私盐,毕竟如果私盐利润不大,捉到的风险又高,那实在划不来,不如到盐场买盐纳税后去卖。

因此,降低盐价盐税,能加大官盐销量和保证盐税征收,官方数据,浙江省一千四百万。

宋朝一年官盐产量二三百万引,大致三亿多斤盐,平均一五斤盐消耗。明朝每年盐产量六亿多斤,哪怕就按一平均五斤盐来计算,浙江一省一年起码得消耗七千万斤盐。

一斤盐半分盐税,七千万斤,那也起码是三十五万两银子了。

这要是跟之前比,反而是增加了好几倍收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