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七十四章 百年工程(上架三更,求订阅)

第七十四章 百年工程(上架三更,求订阅)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所有的流民在徐州会进行消毒,集中隔离观察,之后才能够按照况被分流到不同的工地。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在此期间,他们每会领到两身新衣服。

还好现在是夏天,有单衣就足够了。要是在冬天,光发棉衣就得让董书恒疼。

这些衣服都是向各个制衣厂采购,这又刺激了制衣厂和织布厂的发展。

这次淮海军启动的“三横一纵工程”让董书恒的腰包瘪了,却让整个苏北工商业呈现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董书恒这个穿越众可能是所有穿越众里最菜的一个了。权谋不会,物理化学不擅长,也不大懂经济金融。经济方面,他只知道投资能拉动经济增长。

后世,经常看到今天修路,明天修路,不是政府钱多得没处花。钱要流动起来才有价值,藏在家里就是一堆贵金属。所以来到这里以后,董书恒一直疯狂地花钱,这让刘明远他们都有些不理解。

徐州城,一片占地足有数十个足球场大小的流民集散中心在这里拔地而起。营地的处两座巨大的澡堂,澡堂使用燃煤锅炉,不间断地供应热水。

四喜完成了自己的登记任务,随着父亲家一起来到了这里。他的腰包里还有被奖励的一块银元。

一进营地,男就被分流。大家这些天以来,已经习惯了听从管事的安排。

男的在左边排队进男浴室,的在右边排队进浴室。浴室里面是一排排的铁管,铁管上有阀门,打开阀门,水就会从花洒出。每个花洒边上还有一块肥皂。四喜跟着父亲赶紧找了个空位洗澡。

刚才进来的时候四喜和父亲的衣服就被收走了,一路的颠簸,原来的衣服早已经烂不堪。

洗澡是有限定时间的,四喜快速地冲了一下身子,然后学着别的样子用肥皂在身上涂抹一遍,身上立马起了一层泡沫。再用水冲净后,身上别提有多清爽了。

“以后家里有钱了,一定要天天用肥皂洗澡。”四喜在心里想道。

四喜洗好澡后,跟着父亲一起往前走,到了发放衣服的地方。这里的衣服全是一个颜色,样式看起来跟那天民兵穿的军装差不多。

工作员大概估了一下四喜的身形,拿了两身外套以及两条裤衩给他。四喜赶紧穿上新衣服,跟父亲两相互看了一下。

以前大家都是穿长衫,现在周围的都穿上了短装长裤,倒也不觉得奇怪,反而更加神了。

出了浴室,他和父亲一起等了一会儿母亲还有姐姐妹妹。她们的速度显然要慢一些。

等了一会儿,母亲也出来了,他们也换上了差不多的工装,只有妹妹的衣服不一样,是专门做给儿童穿的。

一家又团聚了,他们看着各自身上穿的新衣服,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只要一家在一起,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挺过去。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会在这里观察两天,这两天他们什么都不要做。

……

东台东部沿海的老范公堤旁。

到处都是拿着铁锹的工,还有许多牲畜拉的大车在运送着土石。整个一副热火朝天的工地场景。

冯道利带着一群学生正在指导工们修筑一道水闸。

整个海堤工程最难的环节就是在这些河流的修筑水闸。海堤因为离海边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堤坝就是在平地上垒起一道宽厚的土墙,除了需要使用大量的土方,施工难度并不大。

倒是水闸,需要在河水高于海平面的时候开闸放水,在海水涨的时候,关闭水闸防止海水倒灌。

因此水闸的选址,修建高度,坚固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必须要对沿海的汐规律有着十分细的把握。

沿海的水文况,冯老的手中早已经有了详细的资料。这些年他辞官在家,就一直在研究重修海堤。他早在很多年前就开始调研记录沿海的况。

突然,冯道利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一旁的杜辉赶紧扶住老

“师傅,您要不要去休息一下?您都在工地上呆了好几天了,这几天都没有好好休息,学生担心您的身体。”杜辉关切地说道。

冯道利摇了摇说道:“没关系,我这把老骨,自己清楚,只要能坚持到这几项工程结束就好了,那时我即使死了也没关系,但是这次工程一定要做成百年工程,不能让后再反复受这水害之苦。等我死了,告诉我的家将我埋在这海堤之侧,我要守着它。”

杜辉听得眼睛都红了,但是看着老那坚定的眼神,连句劝说的话都说不出来。

“好了,杜辉,别伤感了,老夫一把年纪,死了也算寿终,只是这几项工程不完成,老夫死不瞑目。走,随老夫去看看那蒸汽机水泵。”

一起朝着泵房走去。

这个泵房里面有六台由新式蒸汽机驱动的大型抽水机。董书恒为了修好这个工程可是把压箱底的技术都拿了出来。

这些抽水机对于排除内涝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往涨的时候合流就没办法正常的排水,尤其是较小的河流。现在有了这些大家伙,即使水闸关闭了也能够持续不断地向大海排水。

另外这次的工程中大量地使用了钢筋混凝土。为此,徐州的钢铁厂和水泥厂一再地扩大产能。

有了钢筋混凝土,冯老才敢说出刚才那句百年工程的话。

看完了泵房,他又带着学生们去看了一下一下海堤的加固面。

冯老一路走,一路用尖嘴锤敲着用来加固堤面的石块。

突然,冯老停了下来,对身边的说道:“去把负责这个堤段的工找来。”

不一会儿就有一个中年汉子跑了过来,这躬身说道:“大,小的就是这个地段的工,请问大有何指示?”

“我之前是不是说过,所有超过半寸的石缝隙都必须填上合适的碎石再用水泥封上。此处这么的大一个缝隙为何至只用水泥?”

“呃……大,许是工匠们疏忽了。”

“一句疏忽就完了吗?你们都是本地,你们的后代都要生活在这个大堤的后面,如果大堤有问题,他们将会时刻面临着危险,这是你希望看到的吗?你是工就要负责监督本工段的施工质量,现在我要求你把这个工段全部重新返工,所有工匠扣除一个月的薪饷。”

那工低着一句都没有再辩解,他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这个时代工匠大部分都是非常敬业的,这个工匠也许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填充碎石。

“这事要是传出去,自己可是要被家乡的父老戳脊梁骨啊!”工心中懊悔地想道。

“杜辉,回命令各个工段进行自查,你们将发现的问题整理一下,制作一个自查目录。发出告示,这次自查之后,工程指挥部将组织检查,再发现问题的,工给法院处理。”

……

除了海堤河道这几大工程,扬州城也到处都在施工。城内的改造还好一些,都是些小工程,但是对扬州的改变却是巨大的。最直观的是这里的道路变宽敞了,路边原来私自搭建的建筑全部都拆除了。

下水道也已经开通了,走在路上再也不用闻着臭水的味道。现在的扬州渐渐有了一个城市该有的样子。

城东的大市场才是大工程,那么多的商铺、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