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二五九 多方来贺

第二五九 多方来贺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他们也拿出了土地给淮海军建立农场。随着淮海在南洋农场的增多,自保的实力越来越强。

这些华小国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他们划给淮海军的土地都是在自己跟土著界处,这样随着淮海军农场的扩张,这些农场就将土著跟他们分割开来。

不过,对此董书恒也无所谓。这样正好方便淮海军农场的扩张。反正土著的土地就是淮海军的土地。

对于土著,农场的民兵可不像华小国军队那样手下留

侵犯淮海军农场的土著部落,得到的惩罚就是整个部落的消失。

反正淮海军开发雨林也需要大量的力,这些土著的俘虏正好可以去这些危险的工作。

有了对抗疟疾的药物,华再也不用害怕雨林。

南洋这里的气候环境非常地适合种田。妥妥地一年三熟。只要清理掉雨林,就可以立马种田。

有了南洋的粮食支持,董书恒才能够放开手去移民。限制移民最大的因素也就是粮食。

在内陆招募移民需要大量粮食。

在灾年,老百姓只认粮食,就连金银都不管用。穷苦家卖儿卖只收粮食。一袋粮食也许就能救活一家的命。

卖了出去,跟了好家兴许也能吃上饭食。

所以淮海需要粮食去招募那些移民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家乡。

安置移民也需要粮食。像安置到远东的移民,年根本是没办法种植粮食的。

必须要提供给他们熬过一年的粮食,等到第二年地里能够耕种粮食了,他们才能够逐渐自给自足。

远东、黑龙江流域的土地虽然肥沃,但是却只能够耕种一季粮食。

南洋的华和华小国过来,纯碎就是继续抱董书恒的大腿的。没有淮海军的支持,他们根本就斗不过土著。

尤其是在荷兰以及英国刻意支持当地的土著的况下,这些华更加的势弱。

最近是英法忙着西边的战争,根本没有力过问南洋的事

只有一个没落的荷兰,也搞不出什么事

此时,正是淮海军在南洋扩张的大好时机。董书恒相信英国肯定知道自己在南洋的搞的那些小动作。毕竟一下子冒出来那么多的农场,不可能不惊动到英国在新加坡的总督府。

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英国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只是有一些土著会来农场劫掠,不过这些纯碎就是在给农场送免费的劳动力。

南洋的世家大族也在同淮海军的合作中受益良多。

他们的船队穿梭于南洋各大港与海门港之间。

他们可以直接从淮海公司拿到货,到了南洋无论是卖到当地,还是在新加坡转卖给西边的商,都能够让他们大赚一笔。

再加上他们的种植园以及橡胶园的产出都有淮海军收购。让他们生意一天天地做大。

很多家族都将家族中的直系子弟送到淮海军麾下或是为官、或是读书。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淮海军的效忠。

国内的督抚现在还没有像八国联军侵时那样蔑视清廷的权威。

很多督抚都是刻意跟淮海军划清界限。在他们眼中,朝廷早晚要办董书恒。

眼看着现在外面的形式似乎对清廷逐渐有利。各地的匪不是被平息就是被压制住。

到时候各地安定下来,朝廷说不定会来个“十八路诸侯讨董”。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