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总是
结奉承自己,跟自己称兄道弟的士子,一个个爬到了自己的
上,开始对自己颐指气使、不屑一顾,孔严华心里有了极大落差,夜夜辗转反侧,难以
睡。
在此之前,他总觉得
冷暖只是书上文章,现实不会那么残酷可笑,但真事到临
的时候,他才发现,现实只会比书上写得更加荒诞。
那些他认为的
心
肺的知己,会在他落魄的时候依旧认可他的才能,安慰她鼓励他,对他的未来充满信心的好友,在地位超过他之后,无不立即换上了一副膨胀自傲的面孔,对他再无尊重,只有俯视。
被现实无
的毒打后,孔严华的
渐渐发生了极大改变。
十年后,他心中再无圣贤书上那些被他认为没用的道德礼义,只剩下纯粹的对富贵的向往,想要出
地的渴望。
痛定思痛,就在孔严华打算放下尊严,投靠门第时候,宋治登基。
在飞鱼卫的发掘下,他进
了皇帝的视野,终于迎来
生转机,靠着对圣心的体察与实
才能,他厚积薄发、平步青云,不到五十岁便坐上了参知政事的位置。
生到了这一步,孔严华可谓是意气风流。
作为寒门文官中地位最高的存在,他的府邸总是门庭若市,往
那些对他有所不敬的所谓好友,都对他百般讨好,在他面前卑躬屈膝,事事唯他马首是瞻,各种珍奇珠宝不断贡献,让他
夜夜都舒畅无比。
成为了梦寐以求的
上
,享受到了各种
间极致的美好滋味,孔严华整天思考的就只有两件事。
其一,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其二,更进一步成为宰相。
正当孔严华想要享受自己的大好
生与成功时,却不料北胡突然
侵,王师接连战败,被迫从燕平迁都到汴梁。
他在京师的财富积累,在旬
间缩水大半,现如今竟然只能住在区区一个四进的宅院里——虽然他年少时住的家宅只有两进,没有花园也没有别院,但他已经觉得完全无法忍受了。
身为皇朝的参知政事,孔严华的眼界,当然不会局限于金银上,他看到的必定是大势大局。
一通思考之后,孔严华开始觉得,大齐似乎没有战胜北胡的军力,战争持续下去,只怕大齐会继续输,他们会继续南逃。
什么时候是个
?
最终会是什么局面?
于是孔严华得出结论,大齐应该求和!
只有求和,只有皇朝继续存在下去,哪怕是丢掉河北,哪怕是年年贡奉,哪怕是偏安江南,大齐依然是一个国家,他依然是参知政事,是文官中的领
羊,是皇朝最有权力的大臣之一!
但如果皇朝被北胡打没了,那他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孔严华决定去探探皇帝的
风,如果有机会,他要试着纠集心腹党羽,说服皇帝割地求和,寻求跟北胡和平共处的可能。
天大地大,祖宗大君王大,有什么是比自己的生存更大的?
孔严华拿定主意,一
溜儿从锦榻上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