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关城上空,魏无羡浮空而立,大风拂面,衣袍猎猎。
此刻,他面色如铁,目光似箭。
他面对的并不是潼关东面,而是北面。
北面小几十里外,便是蒲津渡。
黄河天堑,河水滔滔,关中、河东之间能够横渡的地方不多,可以让大军通行的地方更少。
蒲津渡,是沟通关中与河东的咽喉渡
,关中与河东的兵马往来,绝大部分时候都得经由此地。
蒲津渡之于关中、河东的意义,相较于潼关之于关中、关东的意义不遑多让。古往今来,围绕蒲津渡发生的战事多不胜数。
在魏无羡因为小而显得格外
邃的双眸中,黄河两岸此刻正聚集着大批兵马,蚂蚁一般无边无际,军械物资堆积成山,车马如流。
而在蒲津渡的铁锁连舟浮桥上,铁甲战士正在快速渡河,队伍龙蛇一般不断扭动着身躯,将从西边营垒前军阵中的将士,不停注
东边旷野上的
群。
蒲津难渡,而今,秦军渡过了!
“赵氏也好杨氏也罢,他们都万万想不到,我们虽然得了洛阳、河阳两镇,但主力大军并没有进
中原,参与中原逐鹿的意思!”
魏崇山跟魏无羡一起注视着大军渡河,
廓分明犹如刀砍斧凿的国字脸上,满是金戈铁马的豪烈锐意之色,犹如一个俯瞰天地的帝王。
“别
想不到的路,才是我们的堂皇大道。”以魏无羡从小就有的
沉心机与
厚城府,此时也无法完全掩盖言语中的激奋之意。
秦军佯
中原,实则谋攻河东,这是魏无羡定下的奇谋!
魏无羡之前说他跟赵宁的
手早已开始,原因便在此处。
杨氏以洛阳、河阳两镇为筹码,说动魏氏加
中原大战,并与魏氏缔结军事同盟,原本是想联合对方击败赵氏,瓜分中原大地。
却不曾想,魏氏既要洛阳、河阳两镇,又要依照先前的计划进
河东,可谓是双拳出击,两只手都格外有力。
所作所为出
意表。
河东,洛阳、河阳,他们竟然是全都想要。
在秦军先锋十万大军东出潼关,占据洛阳、河阳两镇后,魏氏做出秦军主力随即东出的架势。
为了迷惑杨氏与赵氏,他们甚至不惜让第一梯队的大军进
洛阳,而随之出动的运送粮秣物资的民夫,更是多达数十万。队伍
夜不停,一度连绵百十里。
在所有
都以为秦军必然进
中原时,魏无羡让秦军第二梯队主力,在潼关前突然调转了方向,全速直奔蒲津,兵锋直指河东!
于是潼关前的后队变为前队,出了潼关的前队变为后队。
魏无羡能够这样施为,最重要的一个便利,便是蒲津距离潼关实在太近。大军转向十分便利,前队后队之间可以实现无缝衔接。
秦军第二梯队主力十五万大军,在渡过蒲津之后,完全可以承担开路先锋的职责,在河东西南方位攻城掠地占取先机。
等到第一梯队主力从洛阳方向折返,秦军在河东之地还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进行第二波强力攻势!
“反抗军拢共四十万,三十万进了中原,为争夺中原赵氏可谓是全力施为。可他们剩下的十万将士既要驻守京师,又得照顾边关,能够用在河东的兵马有多少?”
魏崇山笑意浮上面庞,“河东空虚,这正是秦国用兵之地。如果先锋攻势顺利,我们拿下晋阳甚至都不需要用到从洛阳返回的兵马。
“等到从河东俯攻河北、燕平时,再全军进发一鼓而下!”
魏无羡脸上没有笑容。
他费了很大劲才忍住,保持自己喜怒不形于色的大将风范。
他声音沉稳地道:“自古以来,大业根基在关中者,陇右为背心,蜀中为后院,河东为左翼,汉中为右翼,若想进取天下,则必先稳定后方,而后取两翼之地,再形成合抱中原之势。
“汉中我们早已攻取,如今便只剩下河东,无论如何也要拿下!
“河东地势高峻,俯瞰东西南三面,尤其是进攻河北最为便利。我们若得河东,再得河北便不难;若失河东,关中亦受严重威胁。”
说到这,魏无羡稍缓一
气,目光从蒲津渡投向东北方向。
他的眸中渐渐有了烈火之芒,他的嗓音徐徐变得厚重有力:“河东之地易守难攻,自古以来佯攻河东都是恶仗,想要建功并不容易。
“究其原因,大半归于地势,纵观天下,河东地形之盛最为完固。
“东有太行山,太行八径扼控进出河北之通道;西有吕梁山,可以凭此阻挡关中之敌;南有中条山,足以限制中原兵马来犯。
“河东内部,山河密布错综复杂,小型珠状盆地极多,且这些盆地相对封闭,故而成为一个个独立小区域。
“从古至今,河东的势力在这些地域不断经营,建造了不少军事重镇与险要关隘,它们分别面向不同方位,各具意义。
“而在河东之地的腹心,晋阳之南,则有一片极大的平坦盆地,靠着汾水主
与分流的灌溉之利,可谓是沃野千里良田无数。
“百姓靠此衣食充沛,大军因之无缺粮之忧。
“河东既有关山之固、地形之险、河流之利、沃野之粮,便不可谓不固若金汤。
“总的来看,河东具备极为有利的内线作战地位。外来兵马想要攻
河东不易,意欲攻占河东全境更难。
“当年察拉罕率领四十万
锐天元大军,鏖战数年,始终无法奈何河东军,最后只能落得个含恨退兵的下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
“河东占据着地形之利,兵马想要向外进攻却极为便利,三面都可出击,且皆是俯身向下,天然就有居高临下势如
竹的优势!”
一
气说完这些,魏无羡长吐一
气。
一言以蔽之,对于河东的敌
来说,既不能等到河东兵马来打自己,轻易又无法主动去进攻河东,可谓是进退两难,徒叹奈何。
河东乃霸业根基之地,不是说说而已。
因是之故,秦国一旦有机会出击河东,便绝对不能轻易放弃,莫说为此劳心劳力,便是付出相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代价都值得。
对魏氏而言,以河东河北为
换,把中原让给杨氏,是一笔无论怎么说都划算的买卖。
等到秦国得了河东河北,再跟汉中配合,双臂合抱中原,那就是大势在握。
更何况秦军眼下还占了洛阳、河阳两镇,只要这两地不失,
后进取中原可谓是占尽便宜!
有杨氏在中原拖着赵氏大军,魏氏眼下进攻河东,那是趁虚而
。秦国想要建功立业、吞吐天下,没有比现在进攻河东更好的选择了。
天赐良机,不过如此。
魏崇山的视线也从蒲津渡离开,纵目看向东北方向。
蒲津渡之所以是咽喉要道,就是因为这里战略价值极高,秦军从蒲津渡北上进攻河东腹地,就可以避开吕梁山、中条山之险,且蒲津渡面前就是大片平地。
河东地形,自晋阳到蒲津渡之间虽然不是一马平川,但相对于西面的吕梁山、东面的太行山而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