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在正式接到旨意后,第二天一早便让卢安寿驾驭着牛车来到司农寺就职。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对于自己的到来,司农寺还是安排了
做好迎接。
李泰才刚从牛车中出来,就见到一个方正大脸的中年男子仿佛在门
站了许久,见到李泰就连忙迎出来,
这中年男子此刻面笑容,道:“臣司农少卿赵元楷,受命在此恭迎越王。”
“司农少卿……”听着赵元楷的话,李泰准备下车,赵元楷上前几步,伸出手搀扶李泰。
李泰自然没有拒绝,只是下车后赵元楷行礼,表达了感谢道,“谢赵少卿。”
“当不得,当不得。”赵元楷谦逊道,“越王您的办公处已安排好了,我这就带您过去!”
“我?办公?”李泰一愣神色渐渐严肃起来,不由道,“窦司农现在哪里?”
赵元楷连忙道:“窦司农正在城外督建蝗神庙。祈祷蝗神有灵,平息蝗灾!”
“……”
李泰听到这话,不知应该说窦静尽忠职守好,还是吐槽他不务正业好。
窦静想出建立蝗神庙的办法来对付蝗虫他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
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窦静的行为自然是感觉到窦静愚昧无知。
但这是以董仲舒的天
感应为基础理论进行约束皇帝的时代。
把一切灾难都归于皇帝不修德行导致,这样会让很多优秀皇帝感觉苍天无眼,但也会让恶劣的皇帝受到警示。
至少就整个社会来说,这不会让整个社会的局面因为皇帝个
而导致更加糟糕。
而且贞观
几年,出现灾祸,若说因为李世民杀兄囚父德行有亏,导致灾厄也不能做错。
但既然蝗虫因为天子得行有亏导致的灾难,现在天子都吞蝗认错,结果还平息不了蝗灾。
那正常
能够想到的就是,不是天神不听,而是没听到,所以要建立蝗神庙,沟通蝗神,解决灾难。
虽然看起来愚昧,但却有着属于古代特有的思维逻辑在这里面,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既然窦司农正在督建蝗神庙,赵少卿可否给我派个
前去指路,让我先寻见窦司农!”
李泰看着赵元楷,开
询问道。
“这……再下带领越王前去!”赵元楷思索了一下,倒是非常主动的站了出来。
李泰很意外的看了一眼赵元楷,心中忍不住嘀咕了一句,司农少卿不用做事的吗?
自己主动去找窦静,是因为自己是刚刚过来报到的,现在
在一线,自己这个刚报到的在办公室里面坐着,等着自己的
过来见自己,这合适吗?!
哪怕自己越王,但只要在司农寺混,难道就不怕以后被穿小鞋吗?
所以自己肯定是要去一线见窦静的,哪怕自己只是去见个面,至少态度表现出来了。
毕竟自己一个八岁的小孩子,难道别
还真指望自己业务碾压有经验的窦司农。
只要态度没问题,哪怕自己能力不行,至少在评语上也有一个勤勉吧。
但你是司农少卿啊,从四品上的官员,在司农寺应该二三把手吧,派个
给我就好了。
用得着在这么
结自己吗?
自己才八岁啊,又不是司农寺常驻官员,
结自己没意义啊!
李泰放下心中吐槽欲望,总感觉司农寺的水好
啊,多说多错,自己还是冷眼旁观的好。
有赵元楷骑马带路,来到洛阳城外,虽只一城之隔,但李泰能明显感觉到仿佛两个世界。
城内世界繁华而安宁,
来
往充满了首都的祥和,但来到城外,李泰透过牛车隔帘,能明显见到附近百姓随意坐在城门附近,时不时张望着长安。
这些百姓面容枯黄的脸色充满病态,当然对比起他们的身体状况,更多的是那
从骨子里透露出的麻木与绝望,让任何
见到了都不自觉地厌恶与远离。
“卢师。”李泰在牛车中对骑着高
大马的卢安寿问道,“城外百姓可都是因蝗虫遭了灾,所以在城门
彷徨?”
“他们啊……在等朝廷赈灾!”卢安寿转
打量了一眼外面
景,感叹道:
“三月遭了蝗灾,如今已到五月,新粮收不了,存粮吃得七七七八八,都是苦难
啊!
还好圣
仁慈,在百姓遭受蝗灾后便开仓赈灾,至少给这些
一个活下来去的希望。
不过一天也就只吃上一碗薄粥饿不死,若吃得多了,反而会出现问题。
这些
现在也就不死不活的在城门
待着,先想办法熬过蝗灾,再图以后吧!”
李泰听到卢安寿的话语,心中明白这些百姓为什么会给自己这么麻木与绝望的感觉。
因为蝗灾的出现,彻底绝了他们男耕
织的经济体系,这让一辈子仿佛只会种田的他们当无法种田时,让生活彻底没有了奔
的茫然无措。
李泰明白蝗灾必须要在
冬前解决,因为秋末是冬小麦的播种时节,若今年小麦欠收,被蝗灾折腾了一年的大唐,明年怕会更加困难。
“不看了,快点赶路!”李泰叹了一
气,放下了帘幕,眼不见心不烦。
现在的自己真没拯救他们的能力,这国家本身就在以最合适的节奏救助着他们。
在车中的李泰忍不住想到现在司农寺的司农窦静。
自己来前翻阅过窦静的资料,他是从太原起兵开始,就一直负责屯田一路成为司农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萧瑀是唐初的政务制定者,那窦静就应该是唐初的政务执行者。
从理论上来说,他应该是最有可能接任丞相这个职务的
。
但现实却是自己上辈子根本就没听说过什么窦静,明明坐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但窦静就仿佛是历史的路
甲,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名声。
同样被隐去的,还有唐太宗吞下蝗虫后的故事。
唐太宗吞下了蝗虫,开始主导治理蝗灾,但这段史书就仿佛是有只无形的手给抹除掉了。
既没说失败,也没说成功,只说天道有感,这蝗灾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而事实上,如果真的成功了,也不会有后来姚崇灭蝗,这件事
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了。
所以这一次灭蝗肯定是失败了。
因为史书向来有为尊者隐的传统,但唐太宗连吞蝗这种事
都记录下来了,那救灾失败这种事,肯定不是唐太宗的原因导致失败的,就算甩锅也肯定是甩不到唐太宗身上。
如果唐太宗真是无道昏君,那把蝗灾甩在唐太宗身上也无所谓。
但他不论武治统一天下,文治万众来朝,除非为黑而黑,否则就国家而言,他真是无可挑剔的君王。
那既然皇帝没问题,那有问题的只能是救助大臣,甚至更进一步是救灾的方法。
而事实上大臣也没有问题,而是救治的方法有问题,但这方法的根基却是古代唯一限制君主的天
感应。
如果要推翻它,就等于推翻了儒家传承的重要基石,皇权从此就真的无法遏制了!
所以只要儒家门
就不会这么去做,史官也选择了冷处理这件事,
而窦静则很悲惨的成为维护这制度的牺牲品,所以在历史上仿佛寂寂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