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合伙人 > 第三百二十六章 剑指辽东

第三百二十六章 剑指辽东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在京师,自然不是为了开一家百货超市,开超市只是在准备另一件大事的过程中,顺手为之罢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因为大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没有平息,那就是在辽东的满清。

辽东是大明的固有国土,建虏历来也是大明的治下之民,只是家贼噬主,祸大明五十余载,给大明造成了重的伤害。

如今关内之已经基本平定,这关外之患如附骨之疽,是时候予以剿灭,恢复辽东一片安宁了。

所以这此时,沈和参谋司一边从全国各地调集锐之军和各种作战物资,一边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虽然辽东是大明的故土,但是被建虏窃取多年,与剿灭流寇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沈和参谋司都不敢大意。

而且沈知,建虏的威胁比之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要大多了。

正史中,建虏关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先后打垮大明多年都无法剿灭的流寇。

正因如此,沈才如此郑重对待,进行着万全的准备。

崇祯也是如此,为了行动成功,他特此任命沈为平虏大将军,全权指挥此次的北伐。

之所以任命沈担此大任,而不是孙传庭,周遇吉等,是因为沈曾经在京师城外以八千勇卫营击溃建虏十万大军,对建虏有着极大的震慑力。

而且,在山海关的吴三桂更加信服沈,有沈在,他不敢起什么歪心思。

再者,沈更熟悉探照灯,反光衣,无线电,夜视仪等装备的运用,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优势。

流寇能被这么快剿灭,也是得益于沈利用这些先进装备制定的战术。

综合考虑之下,崇祯才决定让沈担当大任,沈自然不会推辞,他自己也喜欢四处征伐的快感,好男儿就应该征伐天下,剑指四方。

率领的大军有二十万,若算上随军的民夫,超过了二十五万

其中勇卫营近三万,其余的明军则有吴三桂的关宁军,此刻正在山海关,待沈的大军抵达时听取调令即可。

不论吴三桂之前如何的致利己,这些时对朝廷的政令还是迅速的响应支持,表现不错。

另外,还有李定国,刘文秀,高杰,杨御藩,卢光祖,徐勇等部。

李定国和刘文秀是张献忠的养子,归顺大明之后表现很不错,帮助朝廷平定了西南的几次比较大的动,战功彪炳,显示出了各自的指挥才能。

这次他们被调到北方来,崇祯还特意召他们进京,让两去见了张献忠。

看到义父虽然失去自由,但生活无忧,两心里最后一丝担忧也消散了,立即向朝廷表以忠心。

高杰是孙传庭麾下,是李自成的死对,在与李自成的作战中非常忠勇。

这厮虽然格粗,但打仗还是有一套,只要有一个能够控制住他的主将,就能够很好的发挥其作用。

杨御藩是沈的老部下,之前随沈一起诛灭不听调令的刘泽清,并平监国朝廷之患,对朝廷忠心耿耿。

卢光祖和徐勇则是左良玉的麾下,这些时随着朝廷大军南征北战,表现很积极。

这次召集他们前来,予以重用,表明朝廷认可了他左良玉的改邪归正。

此刻已经病膏肓的左良玉,总算是放下心来,不用带着一身污名去见列祖列宗了。

唯一的儿子左梦庚,还有麾下那些老弟兄也都可以继续为朝廷效力,无牵无挂下,于六月二十病逝。

崇祯下旨追为太子太师,追谥为“勇武”,算是给他留了一个好名声。

其实,崇祯对左良玉的感是非常复杂的。

年轻时的左良玉英勇善战,对大明也是忠心耿耿,最终变成沈所说的“致利己主义者”,仅仅是他本的原因吗?

显然不是,大明官场的黑暗也有巨大的原因。

像左良玉这样的还有不少,比如吴三桂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为鉴,可以明得失。

给左良玉这样的结果,也是崇祯对过去的一种反思。

在左良玉病逝时,沈的大军已经快要抵达山海关,远在盛京的多尔衮也已经获知了这个消息。

若是以前明军征伐辽东,大清虽然会郑重对待,但绝对不会害怕,可此次,上下皆是心惶惶。

因为此时的明军已经今时不同往了,光是勇卫营就有几万,其他明军也都是锐。

而且崇祯在这一两年中,查抄众多勋贵大臣的家财,又剿灭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寇,收剿了这些年他们掠夺的大量财富。

再也没有拖欠军饷的事,不说勇卫营,其他明军的士气都很高昂。

所以,明军已然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之前的乌合之众,谁敢小视?

不过多尔衮也不是毫无准备,他早就知道这一天会到来,所以这此时也在做着各种准备。

主动放弃一些不重要的铺、堡等小据点,甚至是一些战略位置不重要的小城也直接放弃,收拢兵力。

加强一些重要城池的防御力量,修筑城壕,加固城墙,预备各种守城器械。

并且,在城外挖掘纵横错的壕沟,这是向沈学习的,当初沈在京师城外防御的时候,就挖了不少壕沟,让进攻的阿济格吃尽了苦

在这些壕沟的前方,再布置大量拒马,陷马坑等等,让明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显然,多尔衮是打定主意,以守城为主了,主动放弃了他们擅长的野战。

这也是没有办法,通过阿济格的惨败,以及这段时间收集到的各种报,明军,特别是勇卫营的野战能力更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明军面前,不能再认为大清的野战能力更强了,那纯粹是找死。

六月二十五,沈大军抵达山海关,辽东总兵吴三桂和山海关总兵亲自出关迎接。

没有在山海关多作休整,而是直接率大军出关,因为建虏主动放弃了他们之前占领的后所,前屯卫,中前所,让山海关与宁远之间彻底畅通了。

当然,建虏此举自然不是因为好心,而是他们清楚,这几处地方距离他们后方太远了,支援不便,也不敢长途跋涉的支援。

面对沈的大军,根本无法守住。

与其这样,还不如主动放弃。

不过,他们在撤离之前,便将城池全部坏,并且将水源投毒和尸体进行污染,毁了也不留给明军。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