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丈。
若以此等松木为材,于曹军城墙跟前大量搭建三丈高之楼橹,置弓箭兵于楼橹之上,以上凌下,向城墙上劲
,曹军又如何抵挡?”
“这主意不错,”袁绍捏着胡须微微点
,对审配道:“既然这主意是正南你出的,此事就
由你负责,无论是谁,均听从你调遣。”
“诺!”
审配领命之后,立即着手安排。
他首先派
,去幽州传令,让幽州牧发动民夫,前去大量砍伐松木运到前线上来。
此时袁氏已经全部控制了幽州,一声令下,发动的民夫至少以十数万计。
于是松木被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前线来,并在大营内搭起两百个三丈多高的楼橹。
每个楼橹上面有座平台,上面可平行站立十五个
左右。
民夫们喊着号子,用滚木当
子,将高大的楼橹推到曹军防御工事面前,那楼橹比曹军城墙还要高一丈多。
审配遴选了三千臂力较大的弓箭兵登上楼橹,居高临下,向对面城墙上的曹军
了过去……
起初城
上的曹军,对于袁军推出这么高的庞然大物还有些嘲笑,可是没想到对方的弓箭兵竟然登上那些领他们仰视的庞然大物,并向这边
起了羽箭。
由于对方是从上往下
,所以不止墙
上的军兵看的一清二楚,而且羽箭力道十足,简直就像在
活靶子一样。
一时间墙
上曹军被
的狼奔豕突,很难找到对方的
击死角。
在这箭雨之下,曹军躲无可躲,
死
伤无数,忙用羽箭还击。
但毕竟是从下向上
,威力自然大大不如袁军的从上往下
。
袁绍见审配这主意竟然如此奏效,不禁大喜过望,当即派
继续攻城。
有了“空军”的配合,羽箭不要钱似的
向曹军墙
,曹军既要防空,又要防止敌军从下面爬上来,一时间被弄得手忙脚
,狼狈不堪。
许褚曹纯举着盾牌保护着,曹
亲自登上墙
指挥军兵守卫。
此时墙
上的防御压力依然很大,军兵们只能一边举着盾牌,一边攻击底下爬上来的敌军。
只是盾牌毕竟太小了,防护面积有限,稍微偏移,身体便
露在斜上方楼橹上袁军弓箭兵箭下,导致墙
上的曹军大片大片被
死。
正在曹
忧心忡忡的时候,丁辰突然道:“丞相,何不令军兵用茅
扎成
盖,如此既保护了军兵,又有了羽箭,岂不两全其美?”
这时候他想起了
船借箭的故事,既然茅
捆能挡住弓箭,何不做成茅
伞?
反正茅
又不重,即使做成大伞盖,也比盾牌轻的多。
曹
闻言,心中大喜,对身边曹洪道:“就依子文之言,立即派
做茅
伞盖,防护军兵。”
曹洪立即组织
手前去伐茅
。
此时正是秋末时节,茅
都已经枯黄,而且到处都是。
曹洪命
先把茅
用麻绳勒成小捆,再用竹片固定,把小捆茅
排成一大排,如此一个一丈见方的方形茅
散就做成了。
有亲兵拿着出去试了一下,果然飞蝗如雨的羽箭
来之时,羽箭只是扎在了茅
伞的上方,但是并没有扎透。
而且箭尖没伤到,拔下来就能反击回去。
曹洪看了大喜过望,随即命令军兵大量制作这种茅
伞,并很快就配发给墙
上的军兵。
如此一个军兵擎伞,便能护住七八个曹军,再也不用担心
顶上
来的羽箭了。
见这茅
伞如此好用,堡垒内的曹
不禁哈哈大笑道:“子文这主意的确不错,且看他袁本初备下了多少羽箭,不妨都给老夫
过来,老夫正好不用做羽箭了。”
“还是子文的脑袋活泛,主意多,打仗从来不用蛮力,还屡屡收到奇效,”曹洪不由赞叹道。
曹
捏着胡须微微颔首,非常认可曹洪的说法,丁辰的想法虽然看起来天马行空,但实际上却很是奏效,一般
也想不出来那样的主意。
刘晔沉思道:“丁君侯这茅
伞虽是解了燃眉之急,只是始终被袁军按在下面
,终究不是个办法,应当另觅他策,把袁军所做高台击毁才是。”
“子扬可是有了什么好主意。?”曹
凝神问刘晔道。
刘晔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个
掌大小的小车,放在桌上道:“在下近
有感而发,制作了一台投石车,请主公以及诸位看看,能否一用。”
丁辰等
凑上前去仔细观看,只见小车做的很
致,最外面是一个木
架子,中间横着一根长杆,杆的一
有个凹槽。
刘晔放进去一块花生米大的石
,轻轻一拉长杆的另一端,对面那凹槽里的石
划过一条弧线飞了出去。
其实这投石车早已有之,只不过刘晔稍微改进了一下,做的极为巧妙,运用了杠杆的原理,不用费多大的力气便把石
抛出去,而且速度极快。
“主公请看,若是将这抛石车放大,能放斗大的石
砸向袁军高台,岂有不被砸烂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