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
腥味重,去腥最好是从冷水就放进去,再开始烧火,等汤水慢慢被加热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浮沫,再撇掉表面的浮沫,然后就该放生姜和料酒了。 
春秋有料酒吗?看会不会用罢了。
 侍
拿来的是桂酒,说白了就是用玉桂捣浆酿成的酒。 
智瑶只是站着指挥,并非是他不愿意亲自动手,小胳膊小腿没多少力气是其一,再来是他亲自动手的话,台狐就敢下令时刻跟随的“士”将仆从和厨子拉出去埋了。
“士”就真的是“士”,可以理解为不是贵族的贵族,他们一般是作为武士的存在,为真正的贵族效劳,担任护卫,又或是作为军队的基层军官。
 
上
嘛,动动嘴就行了,是吧? 
一阵漫长的等待,智瑶已经开始在魂游天外。
 “听说邯郸大夫(赵午)来了‘新田’,向国君控诉中军佐(赵鞅)的霸道欺凌?出自同宗的两家近
越来越有势同水火的趋势,还听说范氏和中行氏都支持邯郸赵?这么看,晋国又要
发内战,不知道我家会不会被卷进去。” 
 漫长的春秋历史之中,每个列国都有
发内战的历史,却是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如晋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
发内战,偏偏大多数时候还能维持住霸权。 
 范氏家主士吉
与中行氏家主中行寅都是晋国的“卿”,尤其中行寅还与赵鞅共同打造了诸夏的第二座“刑鼎”。 
这个“刑鼎”是什么?就是将一些刑法铸以文字在上。
 第一个那么
的
是郑国的公子侨,他也被称呼为子产,法家先驱之一。 
晋国这边则是赵鞅和中行寅效仿,铸了诸夏第一座铁质材料的刑鼎。
史载: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
左传则曰: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士匄)所为刑书焉。
那么就是晋国成法由士匄来完成,赵鞅和中行寅将士匄制定的刑法铸在铁鼎之上。
 范氏是祁姓,
们称呼他们的族
以“士”为前缀,主要是杜隰叔侍奉晋国,晋君任命他为士师(法官),此后便以之为氏,史书记载则依然用范氏。 
“还听说孔丘已经成为鲁国的中都宰,获得鲁君宋的信任,治理都城?”
所以,智瑶知道自己和孔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啊!
 那可是孔子啊!儒家学派创始
,后世尊称至圣先师的
物。 
当智瑶发现自己与孔丘竟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时候,心里着实是有些小激动,只是这种激动比较莫名,很难讲得清楚。
 簋里已经在散发香气,掀开盖子一看,羊
呈现灰白色,看上去卖相其实一般。 
 香气是中药材混着
香,闻起来没有多重的羊膻味。 
智氏家大业大,由于晋国卿位家族位比列侯,作为在晋国有卿位的智氏,吃饭的时候能够使用鼎来盛放食物的呢!
比较关键的是,哪怕智氏再是家大业大,智瑶不努力改善伙食的话,家里的食物不是直接白水煮,便是各种烂炖,要么就是吃烧烤了。
 智瑶亲自放了适当的盐
进
青铜簋,琢磨着再炖上半刻钟也就差不多了。 
晋国有盐池,只是那处盐池分别为智氏和魏氏各自掌控一半。
 好些没有盐池的列国,他们一般是向晋国或齐国采购盐
,大多数则是向齐国进行采购。 
 没办法的事
,晋国的盐池出产的盐光是供应本国就已经很拮据,遑论对列国贩售?因此晋国称霸只是向列国收取保护费,不像有盐铁之利和纺织业极其发达的齐国在称霸时可以对列国搞经济掠夺。 
 智瑶对自家出产的盐
其实很嫌弃,看上去灰黑灰黑,并不是细小的颗粒状,大小跟砂鹅石差不多,压根就是简直了! 
他琢磨着,什么时候找机会去亲自去盐池那边,好好地研究一下制盐的改进。
“公孙,盨(xǔ)亦加热。”
 盨又是个什么玩意?它是青铜材质,椭圆
,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 
 智瑶让
拿来早早磨好的麦
,又说道:“取来蜂蜜。” 
其实有白糖最好,问题是春秋时期没有白糖!
这一下需要智瑶亲自来做了,原因是目前蜂蜜算是战略级别的资源之一,并且收集相当困难。
蜂蜜为什么是战略物资?因为制作很多青铜器需要用到蜡。
在春秋早期,制作鼎的技术很多列国都有,难的是收集蜂蜡。这个是好些诸侯统治的疆域就那么大,他们又没有养蜂的技术,获取蜂蜡全靠大自然,没有能够收集到足够的蜂蜡怎么制造青铜鼎呢?
所以,某个列国制造出了一个大鼎,他们光是邀请其他列国来参观,立刻能达到一种震慑效果:你们好好瞧瞧,俺的领地很大,能收集到足够的蜂蜡来制造大鼎呢!不要惹俺啊!
 智瑶倒了一些蜂蜜进
陶碗,再倒进一些煮沸之后冷却的水,用竹筷慢慢搅和稀释。 
 和面则不是小胳膊的力气能办到,需要大
来做。 
 台狐看着智瑶将弄好的蜂蜜水倒在麦
上面,得到示意进行和面。 
也就是老智家了,要不然以为随便哪个家庭都有青铜簋和青铜盨的吗?即便是有,谁会直接拿它们用火去烧。
盨被倒进去了一些油开始加热,等面和好就能开始弄麦饼了。
“煎饼呀,没有植物油,动物油也可以的啰。”智瑶心想。
一直到从远古到春秋,动物油称霸,植物油要到战国才出现了。
 《周礼.天官.应
》曰:凡用禽兽,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犊麤,膳膏腥;冬行鱻羽,膳膏膻。 
所以,春秋时期称呼“油”要叫“膏”。
到战国才开始广泛使用植物油的原因是技术得到发展,可以使用新发明的工具去磨油。
 麦饼怎么做?这个不用智瑶去教,春秋的
们本身就会烹饪麦饼,只是非一般
能吃得到。 
“瑶,作甚?”
专注看煎饼的智瑶听到声音才转身,看到自己的父亲智申脸色不是那么好看。
 “祖、大
皆
劳,瑶不忍,制佳肴,添为晚食。” 
祖当然是指智跞这位爷爷。
 大
则是智申这位父亲。 
 春秋父亲可以称呼大
,也会称呼大大,民间一般用阿父。 
 事实上,一直到有明一代时,“大
”就是父亲的意思,后面才演变成为对官员的敬称。 
 另外,春秋时代哪怕是贵族,正餐也就两顿,一
三正餐是不存在的。 
 当然,贵族饿了随时都成吃点糕点、零嘴之类,一般到下午时分就是用餐点的时分。而普通
再饿也是硬挨着。 
 所以,下午茶之类的玩意,诸夏很早就有了,当作稀松平常的事
,没有刻意搞出什么特别的仪式感罢了。 
 现在智申可算知道智瑶这一段时间收集各种食材为哪般,一个愣神之后心里泛起了舔犊之
,脸色变得柔和。 
“且随我来。”智申柔声说道。
智瑶能怎么办?他只能照做。
贵族讲礼仪,小辈早上要请安,夜幕降临吃饭之前也要对长辈问安。
智申一样是小辈,除非不在家中,要不然每天都是由他带着智宵和智瑶去向智跞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