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还价八千港元,而且还要分五年付款。
因为其它英资,早就看不惯怡和洋行长期享受特殊待遇、占尽了便宜,所以压力巨大的港府,便没有答应,气得怡和大班放狠话,没这块地皮,就不开冰场了。
双方僵持不下,只好让港督裁决。
可港督也不想犯众怒,于是维持了原来的条件。
这一下,在无数幸灾乐祸的眼光里,骑虎难下的怡和大班,丢尽了颜面。
牛
公司大班非常有眼色,马上去给怡和大班送“梯子”,局面一直这么僵持着太难看,不如
脆把香江制冰公司卖给牛
公司吧。
要挟港府失败的怡和大班,果然收下了“梯子”,说了一通,西方已经发明了小型电动制冰机,相信普及到香江的西洋
家庭将是早晚的事,而目前仍然鼎盛的制冰业,前景不容乐观云云,然后,把香江制冰公司卖给了牛
公司。
自此,原来的牛
公司,重组为今
的牛
冰厂有限公司,几乎垄断了香江的牛
、制冰、冷藏
类业务。
至于那块地皮,牛
公司当然也买下,并成为牛
冰厂有限公司现在的总部所在地。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技术发展迅猛,家用电冰箱开始进
富裕家庭。
如此一来,牛
公司的传统制冰业务,也就随着萎缩了,牛
和冷藏
类业务比重增大,同时进军零售、餐饮等行业。
归根结底,牛
公司勉强算得上百年企业了,底子不薄,仍然能给
东带来稳定的收益。
英国佬眼见牛
公司的吸金能力不复重前,便把牛
公司推上了
市,最后圈上一笔钱。
当时事业如
中天、俨然成为香江华
领袖的周希年,借着身为牛
公司董事的便利,一步步地买
份,最终风平
静地得到了控制权,顺理成章地坐上了董事会主席的位置,形成了今
的牛
公司权力架构。
在香江局势动
的时候,像怡和这样的英国佬,当然看不上已经走下坡路的牛
公司。
但现在不一样了,米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了中国,西方世界和中国的关系随之大为缓和,英国肯定也会和中国恢复大使级的外
关系。
如此一来,香江就有了繁荣稳定的确切外部环境,动
时期带不走的地皮,一下子就显示出了价值。
随便想想也能知道,早年间,冰块和牛
这两门生意,很占地方。
原来的香江制冰公司,便分别在港岛的雪厂街、春园街、铜锣湾,建设了制冰厂。
而原来的老牛
公司,则在港岛的铜锣湾和薄扶林,开辟牛场和农场。
毫不夸张地讲,牛
公司不知不觉间,成了香江的“地王”。
在香江,所谓的“地王”,还是挺多的,但论起含金量来,牛
公司这个“地王”,绝对名列前茅。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港岛中区的物业建设,已经接近了饱和,而港岛的第二商业区,正向铜锣湾挪动。
说白了,别的“地王”,在九龙和新界的十块地皮,也未必有牛
公司在港岛铜锣湾的一块地皮,来得值钱!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形容的就是牛
公司目前的微妙处境。
当然了,如此关键的信息,不是谁都能知道的,只有怡和大班、高弦这样开了挂的
,以及拥有上帝视角的“读者”,才能
悉。
这就是牛
公司被高弦盯上的价值所在,高弦都不用问第二遍“值不值得拼一把”,与会众
便认可,动力实在太足了。
易慧强眯着眼睛,仔细端详居中而坐的高弦,心里不由得琢磨:两年多前,我在木屋区第一次遇到他的时候,怎么就没看出来,这小子想当“地王”,要在铜锣湾,和我易家这样的大地主平起平坐的野心呢?
估计爸爸知道这件事后,肯定会大吃一惊。
也不清楚,小妹是否早就知道高弦的计划。
自己现在才知道这个消息,是小妹
生外向、守
如瓶呢?还是高弦城府极
、引而不发呢?
好在,高弦将会成为易家的
婿,早晚都是一家
,我不用像周希年那样,担惊受怕地费脑筋。
讨论中,马新聪又说道:“周希年控制下的牛
公司,资产数亿、员工上千,加上他又请了和记大班祁德尊、会德丰大班马登做董事,我们即使发动突袭,亮出第一大
东的资本,恐怕也要周旋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控制权。”
高弦目光炯炯地说道:“所以,我把这个阶段,叫做斗牛。”
听了如此形象的比喻,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