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真的长生不老 > 第十四章 梧桐树

第十四章 梧桐树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街上灯火如龙,天上月光如水。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夜,解衣欲睡,月色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如吾两者耳。”

刘长安离开ktv,远远地看到白茴站在路灯下,影子拖得长长的,钱宁和陆元在一旁束手无策,嘴里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安慰着白茴。

刘长安双手兜,笑了起来,抬看着天上的月往家里走。

在电脑和手机发明之前,古今的娱乐生活似乎区别不大,饮酒狎,角斗棋牌,野营远游,读书品花,看看春,看看夏,看看秋,看看冬,四季各有所擅作之乐。

熄灯省油生孩子。

只是仔细想想,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子里,们似乎更加注重怀上的相,而不仅仅只是聚众取乐,就像苏轼看到了好看的月,就穿衣去找张怀民了,重要的还是月下对饮长谈。

苏轼是一个很会吟咏月的,他不止会写《水调歌》里的天宫月,也会写《记承天寺夜游》里的间月,却是一般的清冷皎洁,空澈通明。

刘长安踩着月色,还是觉得手机和电脑都很好玩,于是拿起了手机看到了一条微信。

“今天晚上的月色很美,我正在和妈妈散步,我们在讨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刚刚好,我想起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只是你们明明是两个,讨论的却是朱自清独赏的夜色,我只有一个,读的却是苏轼和张怀民的明月。”

“呵呵,因为楼下就有荷塘啦。妈妈说,现在还会抬欣赏月亮的,要么是孤单的,要么就是心境强大的,依然懂得在浮华的世界中沉淀下来,返璞归真。你是哪一种呢?”

“孤单的。”

“怎么会?我感觉你能说会道,见闻广博,这样的应该有很多朋友,很多孩子喜欢啊,怎么会孤单呢?”

“你妈妈既然懂得,那她是哪一种呢?”

“她……她说自己是孤单的。”

“……”

“……”

刘长安回到家里,感觉肚子有些饿,白酒二锅和鱼尾之类的不过是粗粗饱舌之欲,要满足肠胃,还是得再吃点东西。

家里还有些芋,是刘老太太给的,那次打牌刘老太太欠了刘长安五块钱,后来她拿了一些自己种的芋说送给刘长安,却也不提还他五块钱的事了,刘长安自然懂得,都是老邻居了。

可做羹菜,也可代替粮食制作淀,古代行军时也常常筹备芋作为备量或者救荒时熬粥周济灾民,刘长安把芋煨烂,加的白菜心煮了,加了点酱油,味道甜美却又能饱腹。

今天回来的比平常晚上许多,刘长安捧着碗来到麻将馆转了一圈,只剩下最后一桌老老太太们在坚持了,刘长安看了看,帮本家刘老太太替了一手也没有胡到就被赶走了。

刘长安路过那辆厢式货车,犹豫了一下,掏出钥匙再次进了货车厢,轻轻地把碗放在了棺材盖顶部,怔怔地看着这让在意的棺材。

能够让刘长安在意的和事,真的很少很少,但是在这样沉的夜里,车厢外安静的只有极远处的不明啸叫声,眼前黑黝黝的棺材色调,幽而恍惚漂移着流光溢彩,那鲜艳的描纹似乎如投影一般活过来,那光怪陆离的画面在眼膜上摄魂夺魄,刘长安不由得有些心绪不宁,拿起了碗离开了车厢。

那种恍惚的感觉一瞬间就消失了,再回看一眼,似乎那棺材也仅仅是死物一般,和博物馆里躺着的那些没有什么区别,仅仅剩下历史的磁场而已。

明天放假,去博物馆看看,刘长安洗净碗筷做了做家务,节假复习是不可能复习的,只能躺着看看书,或者出去闲逛这样子,才不至于费了假的意义。

睡前,刘长安最后看了看西边的月,房前似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横,不是竹柏的影子,却是那颗巨大的梧桐树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这初夏未的时节,有一方枝叶光秃秃的了,枝在地面上落下错编织的影子。

早间醒来,刘长安把用火炉子的余火煎烤了一晚上的白米锅从高压锅里刮了下来,薄如纸片的锅用油再煎了煎,加了点糖就算是早餐了,这东西在金陵那边叫白云片。

刘长安做的并不细,但是感不错,拿了房门放着的一袋子豆浆喝了起来,看到早起散步的老们正聚集在梧桐树下议论纷纷。

这梧桐树竟然比昨天晚上掉了更多的叶子,刘老太太很科学的论断梧桐树病了,需要打针,她在bj儿子家过年的时候,见过首都街道上的树都是这样的。

钱老表示反对,因为现在不是过年的时候,那是大冬天,现在是夏天,梧桐树换叶子而已。

各抒己见,最后找到了刘长安,因为他在读书,学的是新时期的知识,能够给予更科学的解释。

“可能是梧桐树下埋了什么能吸取气的宝贝,正在吸收天地生灵的气。”刘长安想了想,很肯定地说道,“李道仁的一本盗墓见闻札记里有记录……嗯,那本书叫《器行记》。”

刘长安的解释很不科学,但是引起了新一的讨论高峰,也没有说要新时期的说法了,针对这一封建迷信说法的讨论更热烈,刘长安一边喝豆浆,一边倾听和发表自己从各种志怪故事小说里得来的见闻详解。

“解放前,这里是个坟场,上次我种菜,还挖出了一根骨。”

“那是猪脑壳上滴!娭毑啊!”

“你们年纪小,没有听说过黄凤坪地龙吸水吐珠的事吧?那是一九……一九六六年的事了,那地龙吐的珠子就落在这里……对,位置我记得清楚,就是这颗梧桐树下。”

闲扯了好一阵子,老们各自被家里的老伴喊回去吃早餐了,刘长安回看了一眼货车,然后换了一条长裤和衬衣,净净的平底布鞋,像三四十年前的年轻学生一样,浑身整整齐齐地走向博物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