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盛唐风流 > 第124章 库房和账本

第124章 库房和账本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酒喝了,醉上心。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朦胧月影相伴小姐眠。

郑家宅子陷沉寂。

白宋在客房假睡,时过三更,再不见声,便小心起身,推门出去。

酒间各说闲话,却也得知郑小姐留在府中有父亲给的任务。

据说郑家全族大小账目都在这宅子里。

白宋动了心思,要知道郑家因何富裕,翻看账目自当知晓一些端倪。

乘着夜,白宋一路摸索。

来了郑宅几次,已是大致分清了宅子结构。

在西,主靠东,北面是杂间,南面是前厅,根据构造来想,库房账房应当在东北方向。

对此,白宋倒是很有自信,往东北方向穿过几道墙,先见了厨房,见有下起夜,又躲了一会儿,再往北走在几步,便见了三间库房。

一间库房药味很重,明显存放的药材。

一间库房放着杂物,多是各类锦缎。

剩下一间堆放麻袋,整整齐齐堆叠一起,将以库房填得满满当当。

看这模样,像是存在米粮。

白宋来找账本,一时没有找到,本打算转身去寻其他,忽觉这米粮的库房味道不对。

离开之际,白宋忽然想到了什么,手指在麻袋上一擦,然后放在指尖一舔。

下一秒,白宋脸色大变。

竟然是盐!

白宋唯恐自己搞错了,又试了试别处。

最终确定这里对方的麻袋果真都是盐。

这一库房全是盐?

半夜里数不清楚,估摸着至少也有五六百个麻袋,一个麻袋少说也有三四十斤盐。

这一库房不就是两万斤左右的盐

一个郑家,有再多族也不至于用这么多盐。

一天盐的需求量是六克。

就算一一天需求十克。

一斤盐也够一个两个月食用。

这两万斤盐,怕是足够整个蓟县百姓吃一个月了。

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百姓对盐的摄量远低于体的需要。

这么多盐堆在一起,很显然是因为郑家涉及了盐的买卖。

盐商可是朝廷垄断的生意,这郑家参与到了盐的买卖之中,这不是在皇家碗里抢饭吃?

难怪蓟县的盐这么贵,难怪郑家不缺钱用,这下终于是找到了根源。

白宋心暗喜,这罪名可是不小,一旦被朝廷知晓,必然连带全族。

白宋一开始就觉得如郑家这么大的家族要安稳运转,其中必然存在些见不得的事

果不其然,终于是抓到了郑家的小辫子,没想到这郑家胆子如此之大,居然卖私盐!

不对!

郑家这规模,恐怕不是买私盐那么简单,这么多盐,哪里是偷着卖能卖出去的?

肯定和当地官府有勾结,幽州刺史必然也对此事是了解的。

若有地方官府作为掩护,即便找到了充足的证据,也没法将郑家扳倒。

除非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之后,直接将证据上呈朝廷。

这也是个大工程,还需细细筹划才行。

正想着,好似又有起夜。

白宋赶紧收敛了心思,往自己房间走去。

所思之事虽不好着手,但今夜也算是收获颇丰。

只是见了这些盐,先前采荷买不到盐的事还是没得解释。

好在两天线终于串在一起,事之中纵有一些不解,整件事却也是越发地明朗起来。

……

白宋半睡些许,见天蒙蒙亮,便就起来。

出门又见郑家下尚未起早,一随处走着。

到了小姐的院,见小姐闺房点着灯,心中有些疑惑。

这小姐昨夜被灌醉,睡得正好,今怎这么早就起来了?

“阿豆。”

白宋在门轻声一唤。

里面没有声响,冬香好似不在,门倒是开着的。

透过门缝,白宋正瞧见里面的小姐正在桌前昏睡,面前点着灯,一旁放着墨盘。

白宋心中一动,心说莫不是这小姐宿醉之后还不忘记账?

昨夜套话,其间倒是听到阿豆说因账本之事心烦。

现在房中无,只有一个昏睡的小姐,当真是天赐良机。

白宋轻轻推开门,溜了进去,秉着呼吸到了桌前。

再喊一声阿豆,见对方还是没有反应,这才安心下来。

这桌上果真放着账本,桌上还摆着算盘。

白宋大喜,顺手拿起一本翻开。

昨夜发现库房存盐,今又在小姐房中发现了账本。

果真是老天开眼,事事都帮着自己了。

这第一本账记的郑家各宗亲领的月度开销,从去年六月到了现在。

只是各家的拿了多少钱,每月一比,中间或许有些特殊状况,或多或少穿一两笔小的。

各家根据在族中地位不同,领的钱也不一样,均摊一算,一家每月能领三千钱。

这笔账算是少了,郑家这样的大族,一系旁支每月的领三千,也只能算作勉强度

这样的帐倒是看不出什么问题。

不过随着白宋往后面翻,到了今年七月。

这账本上的数目突然变大,郑家各族从每月三千一跃到了每月三百。

初看这三百,白宋为之一愣,还以为是领得比以前少了。

细细一看,才发现这三百后面赫然写的是“两”!

从三千钱变作了三百两!

一月时间,各家花销翻了一百倍!

这是什么概念?

白宋皮一麻,这还是一家旁支的花销,郑家在幽州十几家,还没算主家的开支。

粗略一算,郑家各族一月在本家库房里领钱都要用掉五千两左右。

这个数字十分离谱。

就算是贩卖私盐也不至于有这么大的赚

而且从今年七月开始,账目上的数字是月月增大,可见郑家是一比一富足。

可白宋去买过盐,盐铺的声音根本就不好,就算抬高了价钱,添了利润,卖不出去也是白搭。

再按市价一估算,一百文钱一袋半斤盐。五斤盐才能卖一两,郑家光是每月的基础开支,那就要卖上万斤盐才能支撑,这还没算成本。

整个幽州,一个月怎么可能卖几万斤盐出去?

此事越想越觉得离谱。

这第一本帐便把白宋吓得够呛。

再看桌上第二本帐。

上面记录的是本家每月的生活开支,米粮油水之类,还有家具物件之流。

这些账目数字较小,比先前一本少了些视觉冲击。

但看过之后,白宋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账目从今年七月开始,郑家的开销陡然增大,本家每月的常开销也有好几百两银子。

白宋赶紧再看其他的账本。

翻了好几本,各处记录的东西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在今年七月之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