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奋斗在苏俄 > 319 右岸乌克兰

319 右岸乌克兰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清晨,浓浓的白雾笼罩着整个斯卢奇河。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积雪掩映的丛林边缘,一队垂丧气的德军士兵,正沿着一条被踩的凌不堪的小路,朝着西方缓缓前行。

这队德军士兵数不少,他们组成的队伍绵延了数公里,前队已经快要抵达佩任夫卡了,而后队的士兵还在艰难的渡过冰封的斯卢奇河。

哦,说是冰封的斯卢奇河并不准确,昨天之前,这天绵亘在托米尔以西不足六十公里处的大河,的确还处在冬季的冰封之中,不过就在昨天下午,苏军的飞机对德军布置在大河右岸的防线,展开了一狂轰滥炸,整条大河的冰面都被炸开了,而一月下旬开始回暖的天气,使得这条大河不可能在一晚上的时间里,重新被冻住。

这支正在向佩任夫卡方向撤退的德军部队,隶属于德军赫赫有名的坦4集——坦4集,这支曾经纵横欧洲的装甲集团军,在鼎盛时期曾经拥有超过六百三十辆的坦克,并配有四个步兵师,而现如今,这支撤退中的部队虽然隶属于坦4集,但整支部队拥有的坦克,却只有区区四辆,且看上去伤痕累累。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在经过近三年的战争之后,当初在那年盛夏里,带着滚滚烟尘突苏联国境的德军诸多部队,到现在基本全都打残了,一线的作战部队基本不满编,即便是满编的,也基本上是由毫无实战经验的新兵,甚至是“童子兵”拼凑出来的。曾经那支令全欧洲位置颤簌的德国国防军,现如今已经彻底成为历史了。

丛林边缘,一辆天线折断、车身上漆迹斑驳的虎式坦克,正在雪泥中颠簸前行。

坦克的舱盖敞开着,一名上缠着纱布的德军上校,将半截身子露在坦克舱盖的外面,正皱眉看着手中拿着的一份旧报纸。

上校身上的军装已经烂不堪了,他之前显然是部受过创,除了此时上缠着的纱布之外,军装的肩膀上还有涸的血迹,这令他整个看上去狼狈无比。

上校名为赫奇特,没错,就是那个曾经与维克托在利沃夫有过一段的德军上尉,但若是维克托此时在这里的话,恐怕也认不出这位当初的德军上尉了。

当初的赫奇特上尉,尤其是在基辅战役期间晋升为校级军官的赫奇特,始终都是一位极其注重个妆容的贵族,不管什么时候,他都将自己那张脸以及身上的军装收拾的净净、整整齐齐的,整个显得帅气而雍容。

可是现如今呢,净、整齐这类的词,已经与他毫无关系了,当初那种雄赳赳、气昂昂的风姿,也早就消失不见了,说真的,如果走在路边上,说他是个乞丐恐怕都有会相信。

坦克在烂泥中缓缓前行,履带与车纠缠所发出的声音,令没来由的心浮气躁。

坦克的车顶上,赫奇特上校看着手中发黄的报纸,一双蓝色的眸子里满是迷茫与困惑。

报纸是一份俄文的报纸,看上面的发行时间,竟然是一个月之前。

赫奇特不懂得俄文,不过他看的也不是报纸中的新闻报道,而是条中夹带的一张照片。

在这张照片中,凸显出来的主要任务就是留着大胡子的斯大林,他正站在一处台阶上,朝着镜的方向挥手,而在他的身后,还跟着几个

作为一名德军的上校,赫奇特当然不可能不认识那些主要的苏联领导,他在这张照片中看到了莫洛托夫,看到了丹诺夫,还看到了马林科夫与伏罗希洛夫。

不过,他真正关注的显然不是这些,这些也用不着他去关注,那是柏林才会去关注的大物。对于赫奇特上校来说,他所关注的,是那个躲在群后方,只露出一张脸的年轻

因为角度和曝光的原因,这张脸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他戴着一顶军帽,正偏看向镜的方向,是的,尽管这张脸拍摄的模糊不清,可赫奇特上校还是第一眼就把这个年轻给认了出来,尽管过去两年多了,可当初在利沃夫的那一次遭遇,至今依旧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两年多的时间,赫奇特从一名上尉,晋升为一名上校,说真心话,这样的晋升速度,赫奇特一直认为已经足够快了,主要是他立下的军功很多,足以支撑起这种速度的晋升。

可是……看看照片中那张年轻的脸,当初在利沃夫的时候,这家伙应该还是一名中尉吧?可现如今呢,他却已经站到苏联领导的身后面去了,虽然看不到他的肩章和领章,无法获悉他的军衔,但既然能出现在这样的照片里,那就说明此在苏联的地位应该已经足够高了,至少不是一个校级军官能够打发的了的。

当然,赫奇特上校眼神中的迷茫,并不是来源于对那个年轻的嫉妒,他虽然在穿着打扮上已经形似于乞丐了,但在个守上,还信奉着贵族的那一套,他不会认为那个年轻的晋升背后,牵扯到了什么苏俄的黑暗内幕,只会认为对方有什么过之处。

真正令赫奇特上校感觉迷茫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将来的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方向。

从哈尔科夫开始,他所指挥的部队经历了连续的失败,撤退、失败、溃退、崩溃……一次次,一步步,麾下曾经的十几辆坦克,到了今天仅剩四辆,且其中的两辆已经有了故障,一辆不能后退,一辆炮塔不能再次旋转。

其实,在基辅战役结束的时候,赫奇特上校所指挥的部队便已经崩溃了,现在这支部队,是在后撤到托米尔的过程中,收拢起来的残兵败将。不过即便是这样,赫奇特上校也没有丧失信心,他在托米尔以西构筑起了一道方向,试图阻挡住苏军随后的进攻。

但正所谓“漏屋偏逢连夜雨”,在基辅外围地域遭遇了惨败的德军,又在后续的战事预估中,算错了苏军持续作战、多线同时作战的能力,在考虑到此前苏军才在基辅方向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进攻战役,同时,进一月份的时候,列宁格勒方向还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作战,所以,德军统帅部认为,至少在进二月底之前,苏军将不会在乌克兰地区展开大规模的攻势。

但事实是,在经过了将近三年的战争之后,苏联红军不仅成熟了,而且变得更加强大了,红军的部队不仅有能力在数个月的时间内连续作战,且有能力在多个方向上投重兵集团,同时展开进攻作战了。

于是,就在几天前,赫奇特上校所组织起来的防线又一次崩溃了,他甚至连基本的抵抗都没能组织起来。

当然,一切的错误并不能简单的归咎到赫奇特上校一个上,因为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同样也不知道,苏军在斯卢奇河方向上发动的进攻,只不过是在乌克兰地区展开的一系列突击作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更进一步说,一月份的进攻,依旧是此前冬季攻势的延续,苏军最高统帅部在未达成冬季攻势的作战目的之前,尚未打算结束这场规模庞大的进攻。

以一系列强大突击分割“南方”集团军群,以及“A”集团军群的兵力,并予以歼灭,这就是苏军目前在乌克兰的整个作战计划,它属于是整个“右岸乌克兰战役”的组成部分,也是“十次斯大林突击”中的第二次突击作战。

为了保证此次大规模突击作战的顺利实施,斯大林同志在他的生庆典结束之后,再次向主要的一线参战方面军,派出了所谓的“大本营代表”,监督各个方向上的战役执行况。

此次莫斯科排除的大本营代表一共有八个,其中,去往列宁格勒方向上的有三,分别去往戈沃洛夫指挥的列宁格勒方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