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妖刀记(1-44卷全) > 分卷阅读430

分卷阅读430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玄嚣八阵字》的“水”字一章,恰是姥姥当年所练,倍感亲切。

凡满腹经纶,行文自非以死的太祖遗书可比,开篇说体之内有气,从生而降、由降而生,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肺金,肺金生脾土,脾土又生肾水,五行相生,由内而外,由下而上,由出阳,周流不息;动态盈缩,乃循环变化的历程。

体之外,但凡四季变化、升月落、往等,亦同此理。

只不过形征于外,须以土为中心,金、水、木、火等四象之气受土气调节,方有循环升降。

如木气发散,即生火气;火气升到了顶端,无以为继,则受中控的土气调节宰制,而后缓缓下沉,形成金气──燃木生烟固可得解,心疾肺痨之治,也能由此找到依凭。

凡一介书生,由易理手,而后学医;读万卷、临床无数后,忽而悟通武学大道,摇身一变,横空出世成为绝顶高手,毕生于招式上的颖悟无穷无尽、变幻莫测,盖源于“一气周流”这个至简的道理。

耿照突然明白,姥姥何以对这篇“水”字诀最有感觉。

撇开“一气周流”的理论,这种以心肝脾肺肾、对应火金土木水的内外五行之说,堪称东洲武道练气一门的正宗,各家只在修练法门上有所不同,根本的立足点几乎一模一样。

蚳狩云看到镌刻时,内外修为已臻高手之境,套句独孤弋的说法,那是“定见已成”水字诀于她熟知的内功心诀最近,自然不生排斥;其后练得本门功力遽消,怕是不明就里,邯郸学步所致。

凡的立论,不仅仅将体内五行,比作天地间的五行生剋,他是真心认为只要立于中土,以此为枢,便能调动四象,由内而外,由中焦而向外周。

脏腑内气等固是运使自如,雷、风、山、泽等四象之兆,又岂不能耶?──这与太祖爷的说法,是何其惊的相似!难怪太祖爷说:“我会的,他能懂。

”当年在灞上一战,无敌半生的独孤弋赫然发现世间居然有这么一个,非出同师、未受一传,却能得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见解,还能以文字言语描述……如此知心投契,当真是天上掉下来的意气,是失散于茫茫红尘间的前世兄弟啊!甲上镌刻钜细靡遗,将耿照原本混沌一片的概念逐一釐清。

依韩凡之说,五行的相生相剋非是生成坏灭,而是气的升降变化,生剋不过是调节之后的结果。

他认为天地间的元气纵有生灭,相对宇(空间)宙(时间)之辽阔,增减其实微乎其微,甚可忽略不计;整个世间的各种变化,就只是元气的转换而已。

若然如此,残拳就不是把其他的异种劲力吞噬殆尽,因为“吞噬”只是表象,那些消失无踪的内息外劲并非被一噬元异兽吞吃一空,而是被耿照体内自行运作的异劲不停调节化消,移转至他处──耿照突然抬,怔望着虚空处发呆;下一霎,他几要一跃而起,仰天大叫大笑起来!“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姥姥说过,太祖自谓其武功是“想像风便轻如鸿毛,想像云则变化无常”结合他少年时的成长经历,耿照蓦地明白,太祖爷运使残拳之际,心中比拟的究竟是何物──所有力量到此,俱要低……无论是源源不绝的骊珠力,或是坚实沛然的鼎天剑脉,都禁不起这般如澎湃、汹涌起伏,在一波接着一波的化散、消弭、吸卷及拍打之下,世间一切劲力皆无法再坚持强固,失其形、散其质,渗隙裂结,最终只能随波流去……──是“海”残拳模拟的意象,只能是无边无际的大海!那些劲力并没有消失,而是为卷去,化散海,任你劲力再强横、内息再凝练百倍千倍,力时穷,岂能与汪洋相抗?一直以来无法理解、甚至感觉不到的体内噬坑,忽于耿照之前现出廓,再也不是看不见、摸不着,毫无绪的恐怖异物。

汪洋即水,且是巨水,须以土气加以剋制。

耿照更不犹疑,一边参照甲镌,佐以自身对经脉内气之所知,就地盘腿趺坐,将一缕微弱的真气运于双腿,遍走足太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两脉。

须知中土枢于脾胃,脾土即己土,胃土为戊土,按韩凡的论述,体内的中土之气于中焦这么一升降斡旋,气血便沿四肢百骸周流开来;己土上升,则心火、肾木随之上升;戊土下降,则肺金、肾水为之收藏……耿照于三谷外施展“落羽天式”无意之间触发了潜藏于意识层的身体记忆,模拟而成“残拳”不住调节体的各种劲力,以致连原本的功力都被化散一空。

此际以己土填巨水,自不能一次成功,只是好不容易才拨云见,终得一丝曙光,练起功来格外起劲,并不觉辛苦。

也不知练了多久,长长吐出一浊气,但觉五内污浊尽去,通体舒畅,睁眼见夕阳西沉,林中已是幽暗一片,不禁咋舌,忙一跃而起,将裹了金甲的布包负在背上。

“糟糕……莫要误了时辰!”他施展轻功奔行于林径间,所幸目力未失,勉强辨得地景起伏,速度并未较白慢多少。

而耿照对形势判断的敏锐直觉,于此时发挥了绝大作用,回程这一路十分顺畅,未遇枝节阻碍,竟比来时还要快些。

只是他万万料不到,会在禁道前遇上鬼先生。

月光下,戴着糊纸面具、斜揹长布包袱,身形颀长的黑衣男子单手负后,悄静静地立于满壁爬藤之前──于山壁缠出厚厚一层的粗茎垂藤上,开满风铃大小的紫白花,有的几乎垂到了地面,最短的离地也不到两尺。

这片紫藤并不全是立根在斜削的山壁上,耿照出禁道时,足足在密密麻麻的紫花垂藤间走了几丈远,像是顶架着一只巨大的软毛刷也似;按理藤蔓不能无端自生,亦须照充足,才能如此巨硕,决计不是从隧道里生出。

想来想去,也只能认为是禁道的出之外,矗了块巨大的独立峰壁,让误以为是山体的一部份。

而开凿冷鑪谷的前贤们,在峰壁上凿了个假,于峰壁与真正的之间搭起镂空攀架,遍植紫藤,待藤蔓爬满,这四五丈长的通道便成了垂满紫白细蕊、隐透光月华的“花道”漫步其间,想来亦是如梦似幻,甚投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