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二百二十章 以大相国寺为例【第七更!求订阅!求月票!】

第二百二十章 以大相国寺为例【第七更!求订阅!求月票!】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礼部尚书李言带着好几个礼部官员上门拜访。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柳铭淇一开始以为他们是来感谢自己的,顺便送送“礼部救星”的牌匾,结果坐下来才知道,他们是来求教的。

李言先讲解了一番度牒的前因后果,这倒不怕泄密,皇帝和丞相们今早已经商议决定了,马上就要发放到全天下,迟早都会知道。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然后李言才道:“我们想了半天,都不知道该怎么来设定比例。户部的计吏们说,您是算数方面的高手,所以让我们来请教您。”

柳铭淇当然是装蒜,“啊?这么大的事,你们让我来做,我岂不是要被天下的僧尼道士骂死?”

“不会的,您只是帮忙解决难题,具体的事是我们做。”李言赶紧打包票,“另外整个政策是圣上的旨意,又是朝廷诸公都认可的,谁敢骂?”

少年注意到,包括李言在内,他们来的七个,脸上都有一按耐不住的笑意。

这种笑意可不是什么嘲笑讽刺,而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的表现!

礼部是六部之中最没用成就感和存在感的。

家户部、吏部是说一不二。

兵部、工部甚至刑部都有自己的专门管辖范围。

唯独礼部完全就是一个大杂烩摊子。

他们最大的任务就是祭祀、皇宫宴会礼仪等等,但这又和光禄寺的功能重叠在一起。

另外有点油水的款待番邦来使、安排宴席、就学游学等等,又和鸿胪寺的功能重叠在一起。

还有礼乐的方面,更有太常寺和他们抢生意。

看吧。

就这样,你说他们怎么去办点事、捞点权力、吃点东西?

本身就是小钱小权,这都得不到,礼部就是一个朝廷的流放地。

前任礼部尚书一了十多年才熬到致仕,这位李言李尚书今年已经六十三岁了,在礼部已经担当了二十一年的尚书!

要是别的地方,早就被闹腾起来了,说你老不死的不让位,站着茅斯不拉屎。

结果礼部倒好,大家都不催促他,也没想过取代他,就让他这么坐着。

最可怜的是,李言已经上书好几次,说是想要致仕回家了,皇帝却都没有同意。

因为礼部其余的官员无论是在业务素质上,还有各种能力上,比李言差得远了。

李言走了,礼部一些事还真运转不畅。

度牒这个事务,正好是属于礼部管辖的,以前都只是缴纳一点手续费,只是按照申请办理就可以,相当于户籍一样,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

现在可不一样了。

皇帝居然打算重视起度牒这一块儿,不但严格清退、强自还俗一大笔僧尼道士,更是要卡住度牒的发放数量,并且一张度牒需要缴纳一千两银子才能拥有。

这……

这简直是天降洪福给礼部啊!

度牒发放是礼部的独家买卖,别抢不了。

一张度牒的钱那么贵,还是限量发放的,这不就让天下的众多大寺大庙大观都来抢着讨好礼部吗?

有权有势有钱的子,不就也跟着来了吗?

所以,一听说了此事之后,上到礼部尚书李言,下到礼部的员外郎、郎中等等,哪个不是心急如焚、翘首以盼?

也怪不得他们昨天纠缠于天子,也怪不得今天上午接到任务之后,中午李言就马不停蹄的来找救兵了。

早一点解决设定比例一事,就能早一点开始正式的运作。

礼部已经穷了快一百年了,争取今年就能过一个肥年!

……

身为始作俑者,柳铭淇当然晓得他们的高兴来源于何方。

不过他也不去揭穿,艰不拆嘛。

好不容易有扬眉吐气的一天,能不抓紧机会吗?

思绪转回,少年问道:“你们有京城几家大的寺庙道观的概况统计吗?”

“有!”

旁边一个长须中年男子张嘴就来:“京城第一大寺——大相国寺占地三百亩,共计有僧五千七百三十三,另外挂单和尚每年都保持在一千左右。

大相国寺的收除了信男善的捐赠之外,他们在大相国寺外还有上百间的铺面出租,这都是开国太祖和历代皇上赏赐给他们的。

具体收我们查不到,但是他们每年都会对一部分的菩萨、佛、罗汉像进行刷金的修缮,这一部分的开支是十五万两黄金上下。

今年蝗灾的时候,大相国寺从灾民抵达的第一天,便派了十组僧去施粥,比我们的麸糠粥加的百米还要多,每天至少用七八升大米和数千升麸糠。”

柳铭淇多看了他一眼,李言便介绍道:“这是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夏鹏,走遍了帝京府周围的大小寺庙道观,对他们的况非常熟悉。”

少年点了点,顺势拿起了纸和笔,示意他们都围过来。

“大相国寺一共有5733,那么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个的基数。这边的150000两黄金是他们的开销,但又不是全部,按照通常估算,他们的年收是15万的两倍,达到30万两黄金,没有问题吧,夏郎中?”柳铭淇边写边问道。

“这个数字还算比较保守的。”夏鹏回答道。

“你们能看懂我写的小写数字吗?”少年又问。

“能!我们学过。”旁边另一位中年官员颌首道,“殿下您这种小写数字非常方便,我们都喜欢用,特别是记账的时候。”

柳铭淇笑着点点,继续边说边提笔写:“大相国寺占地三百亩,地处帝京府最繁华的区域。同等面积一亩地的宅院能卖多少银子?”

夏鹏道:“5万两是肯定能卖到的。”

“那便是1500万两银子资产。”柳铭淇道:“还有铺面呢?”

“每个至少是十万两,不过考虑到因为是在大相国寺旁边,才能有这样的价格,所以可以减少一些,算五万两一间吧。”

“铺面算500万两,资产总共2000万两。”柳铭淇写下了数目,“灾民抵达子到大年三十,一共算140天,每天麸糠和大米折算为10000升大米,总共140万升大米,价值5.6万两白银。这个我没有估算得离谱吧?”

“合合理。”夏鹏回答道。

“这么说起来,大相国寺还真有钱啊!”柳铭淇摇笑了笑,“不过我们不用大米价格来做比较,现在你们看。”

少年写下了几行对比式。

“资产:大米=150两:14升”

“收:大米=30两:14升”

数:大米=7:1400升”

他解释了一番这个数学式的意义,然后道:“最直观的就是用资产和捐赠大米的比例来衡量。考虑到一些寺庙修建在山上,山上的土地都不值钱,所以你们就可以用他们的收来衡量。如若是收也不能衡量,那便用他们的数来衡量。”

“我明白了!”李言拍了拍手:“就用这个比……比例来套,别的寺庙和道观,都要符合这个标准。如果达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