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匹夫 > 第31章 新一代

第31章 新一代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我们要见大,我们要上战场!”

“大开恩,我们要去剿灭流寇!”

从高约丈许的枪尖铁杆大门的空隙远远看去,数十名军官挤在二层建筑的教学楼前的水泥地上,大声呐喊,群激昂。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教学楼大门两侧,两个背着火铳的卫兵站的笔直,肩上的刺刀雪亮。二目光平视,目不转睛,对眼前汹涌的丝毫不为所动。

大门顶的木匾上,“教学楼”三字赫然在目。军官们虽然号响亮,但却没有敢雷池一步。学堂军规森严,比之军中,有过之而无不及,谁也不敢以身试法。

教学楼正面的墙上,巨大的红字震心魄,“团结、牺牲、奉献、服从”,这八个大字,正是学堂的校训。

也有些墙外的军士,从围墙之间的铁栏杆空隙向内看去,想知道,这学堂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此时正是午饭时间,场上稀稀拉拉没有几个训练的军。看来,这些军官也知道轻重缓急,特意在吃饭时间来抗议。

也许,只是“请愿”。

河南武备学堂,不正是培养军官尚武之风,一挽大明颓势的吗。

不错,这就是河南武备学堂,王泰花了半年时间,才在宣武卫建起来的大明王朝第一座培养军官的军校学堂。而学堂的校长自然而然就是王泰本承担。顾绛担任了副校长,董士元其他军官们,都是兼任了学堂的教官等职位。

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直到成化十四年(1478),朝廷才根据太监王直的建议,以文科为例,设武科乡、会试。弘治六年(1493年),定武科六年一试,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准试弓马。后又改为三年一试。考试内容主要是马步弓箭和策试。

万历末年,朝廷曾有过一次实行改革的议论,有朝臣主张设“将材武科”,初场试武艺,内容包括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二场试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项;三场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显然易见,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提议,可惜并没有引起朝廷重视,不了了之,否则将会产生极为远的历史影响。

崇祯四年,参加武会试的举子中,能运百斤大刀者只有王来聘、徐彦琦两,发榜后徐彦琦榜上无名,议论腾起。当时正“锐意重武”的崇祯帝认为有作弊,将考官、监试御史等一大批官员下狱、撤职,令倪元璐、方逢年等主持复试。复试后选取百,依照文榜例,分三甲传胪赐宴。崇祯亲自调阅前三十名试卷,钦定一甲三,王来聘居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武状元,授副总兵职。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武举一直没有殿试,也没有三甲之分和鼎甲名号。只有崇祯开殿试,才形成完备的武举考试,共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正式有武状元之设,王来聘是第一。也从中可以看出,崇祯对朝廷武备的重视。

不过,明代文贵武贱,武职多由世荫承袭,加上由行伍起家者,武举只是个补充形式,聊胜于无,是以明代武举出不多,武举形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同虚设。

历史上,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攻克洛阳、围攻开封,张献忠攻克襄阳;清军包围松山、锦州等4城。这一年,崇祯下诏开“奇谋异勇科”(武科考试),但无应考;崇祯十五年(1642),崇祯再次下诏,欲挑选“督师大将”,仍是无应考;仅仅两年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进京,明亡。

文臣负气用事、空谈阔论,武将贪鄙跋扈、任意妄为,军缺粮少饷、任意役,毫无尊严,军队尚武之风缺失,又那有一战之力!

而王泰创办武备学堂的初衷,便是提高军地位,以点带面,恢复军中的尚武之风。

武备学堂,其主要功能自然是为军中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学堂自去年九月开办第一期,到如今,仅仅一年之久。军官陆续加,如今大约1400,除了河南陕西的老乡兵800,还有新募的卫兵400,以及第一批从“关中学堂”送来的200学生。

武备学堂共设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5科。步兵科600,为第一大科;骑兵科200;炮兵科400;工兵科100;辎重科100。每科设有教官,担任战术、筑城、兵器、通4大教程的教育学科。学科还有军制学、各兵科的典范令等。术科则分场、野外、劈刺、体等。还有测量地形学习和实施等。

至于学堂的教育方法,半天时间教授课程,除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及典范令外,并增加物理、数学、历史、地理等,每节课为一个半小时。典范令小册子是教练各项军事动作的准绳。普通知识是辅助教育,聘文职教员担任,以充实学生的军事知识,为逐步全面学习各种军事演习准备条件。

术科训练,则是先在场进行各种制式教练,再到各教练场演习。野外演习,先由简繁,再逐步进全面联合演习。实弹击有打靶场,马术训练有马场,炮兵训练有炮场,工兵有土木工作业场、架桥作业场,演习则有单独的场所。辅助术科如劈刺、武术等,都有专业教官,在场进行。器械在校后门外的器械场进行。这些训练每课多为一小时,正式出训练一般两小时,野外演习至少用半天的时间,大演习还要携带帐篷、炊具等。

在军校的两年中,计划是一年半的时间在校学习,另半年时间是在外举行野营,实施实弹击和测量实习。实习完毕后,返校举行毕业式。毕业后,分发各军见习半年。见习期满,就分配到各部队中充当部,由最低的什长和队长做起,但也有极其优秀者,被委任以哨官、把总之置,不过数量很少。

至于校中的教官,多是军中老兵,以及越来河南卫的一些军官和地方官员担任,这些军官和官员虽然打仗一塌糊涂,但理论上的知识,还是有几把刷子,毕竟很多是科班出身。

教学器材以如火铳、火炮、震天雷、战马等军用器材,一部分来自兵部在军中的补给,另外一部分则是王泰自力更生。

学生的武器装具被服书籍伙食等,都系学堂公费开支,除此之外,学生每月还有津贴补助银元一元。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也从一个方面,看出王泰刻意提高军地位的思想。

“你们在什么? 你们难道不知道,学堂之中严禁喧哗,违者军法从事? 你们难道要哗变吗?”

顾绛从教学楼大门出来,脸色铁青,大声怒喝。

“顾副校长,我们只是想见一下校长,这是我们的请战书,请顾副校长转告!”

军官们安静了下来,领的徐未朝双手举着请战书,朗声说道。

徐未朝说完,一旁的韩未波又走了出来,脸色通红,义正言辞。

“顾副校长,张献忠为祸中原,李自成又兴风作,中原本就是天灾不断,再加上祸连连,内忧外患,百姓那里还有活路? 校长在河南的所有努力,岂不是要付之东流? 我等堂堂军,又岂能在这坐视时局败坏? 求校长带我等出征,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徐未朝和韩未波的话,让顾绛不由得哑然失笑,随即又恢复了冷酷。

“张献忠如今远在四川,自有杨督师率部征讨。至于李自成,我河南各卫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