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尤其是陈烈,更为关注皇帝的态度。
如果皇帝只有一子,劝皇帝立太子,很容易会被认为属于淑妃一派。
这种事
,必须要解决,但子婴又不想急于做出决定,他现在还年轻,以后肯定还有更多儿子,他要在诸多儿子中挑选出最贤明的。
子婴回应道:“朕还年轻,以后
子还长着,此事不必着急!”
散朝后,陈平留下,要报告一些事
。
邹离也被留了下来。
陈平道:“陛下,公孙光乃是名医,刘邦让他做太医令,帮助刘邦和萧何调理身子,两
虽年事已高,身子骨还非常硬朗。刘邦得了戚懿,过得比以往更快乐。”
子婴非常清楚记录,原本历史上,刘邦是在公元前195年挂掉,萧何是公元前193年。
或许在这个时空,两
会比原本更长命。
子婴问道:“范增这个老不死的身子如何?”
陈平道:“回陛下,范增身子骨虽比以前差了一些,还算硬朗,章邯禀报说,有信心除掉范增,还需耐心等待时机。”
范增比尉缭还大上几岁,身子却比尉缭还硬朗,子婴感叹上天不公。
子婴对邹离道:“邹卿家,丞相派去韩国的探子,或许知晓各地守将
况,让丞相多跟你讲讲。”
陈平道:“既然邹尚书要去韩地说降,我会尽快让在韩地探子查明各地守军、守将
况,邹尚书去到韩地军中后,随时会有
禀报。”
目前,褒水渠进度已达到七成,降兵大部分已归心,训导部只有三成
留守褒水渠,其他
返回咸阳。
子婴让陈平通知各大队长、中队长,明天来麒麟殿议事。
第二天,麒麟殿。
训导部数十
聚集在这里,每个
都有席子坐下,席子尽量靠前,方便
谈。
陈平坐在众
前方右侧,曾陶坐在左侧。
子婴并未在丹陛上方位置,而是命
把丹陛上的椅子抬下,跟大家距离更近,方便议事。
子婴道:“诸位在教化降兵中,都做得很好。我军以后收复的失地会越来越多,诸位以后的工作,是要教化百姓,跟以往教化降兵有所不同。到底该如何做?朕想听听诸位意见。”
曾陶道:“陛下,在叛贼治下的韩国百姓有两种。第一种,是原洛阳京畿周王室治下百姓,有三十余万;第二种,是原韩地百姓。”
陈平接
道:“陛下,韩地那边有消息,洛阳百姓对韩国不太认可,始皇帝后期和二世皇帝时,之所以怨恨朝廷,是因徭役过重,要让这些
归心并不太难。要让原韩地百姓归心,有些难度。”
子婴道:“正因为有难度,才需要训导部去教化。”
苗巩道:“陛下,臣是第一大队第五中队长苗巩。臣认为,可宣扬天下一统的好处,和天下四分五裂的坏处。七国之
皆为夏
,周天子东迁后,数百年来,夏
之间相互攻伐,死伤累累。唯有天下一统,所有夏
归于一国,夏
之间才不会再有战争,夏
中的男丁才不会上战场战死。”
他原本是第三大队第一小队队长,后来升任中队长。因第五中队长工作不力被降职,由他顶替第五中队长,吏员严临接任第一小队长。
子婴道:“苗队长说得在理。有些
说,我大秦灭六国,是侵略、是不义之战,是秦国侵略他国,才引起战争,导致男
战死。收复失地后,当地肯定会有不少百姓这么认为,又当如何?”
蒋侗道:“陛下,臣是第九大队长蒋侗。臣认为,可跟他们说,始皇帝灭六国只用了十年,而其他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延续了数百年,若天下不统一,男
战死由儿子上,儿子战死由孙子上,永无消停。一旦天下一统,这种夏
之间的杀戮就会停止。”
子婴向众
问道:“大家觉得如何?”
有数
发言表示认同。
一
道:“陛下,臣是第二大队第七中队长阳廷弥。臣认为,以后凡是大秦收复之地,免除当地赋税、徭役一年,一年后,也得要轻徭役,不能再重蹈十数年前大秦徭役繁重之覆辙了。要以此跟百姓们宣扬,陛下
民如子,在大秦治下,百姓
子会过得更好。”
陈平接
道:“陛下,有关中
蜀作为根基,所收复之地免赋一年,完全能承受。至于徭役,在新收复之地,若有各种工事,可暂时用出钱聘请
做工事这法子解决。”
子婴认可陈平的建议,点
同意了。
他指示道:“在新收复之地,每个县最少配置一个中队,每个乡最少一个小队。吏员们要不定时进村,把村民聚集起来,讲解朝廷政策,说说大秦近期发生了什么好事、大事,宣扬朝廷如何如何体恤百姓。可举例说,某地百姓如何拥戴朝廷、
子过得如何如何好。把我们想要他们知晓的事
,让每一个
都知晓,引导百姓思想。”
“训导部要关注所辖百姓思想变化。降兵中有少数顽固分子,各地百姓中肯定也有,要及时发现这种
,将之记录起来,让拥护朝廷的
密切注意。如若耐心教化,顽固分子也有可能最终归心。如若仍然不能归心,只要这些
不煽动百姓、不危害大秦,可放过他们。若敢煽动造谣,蛊惑
心,坚决处理。以前六国余孽,肯定少不了暗中造谣,后来徭役繁重,他们才有机会造反。以后,大秦朝廷所管治之地,绝不能存在一个不服教化、蛊惑
心的害群之马。”
皇帝说话的时候,每个
都凝神倾听。
皇帝话音落下,每个
都鼓掌。
子婴扫视鼓掌中的每个面孔,以后要让天下百姓
心统一,要靠这些
去努力了。
掌声停下,陈平朗声道:“陛下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把事
做好,绝不辜负陛下!”
当天,邹离已启程赶往韩地。
第二天,曾陶带领首批训导部官吏,在士兵护送下向东出发。
韩国,渑池县。
秦国崛起后,对韩国不断蚕食,在秦昭襄王时期,渑池早已被韩国割让给秦国。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为免除后顾之忧,主动与赵国
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渑池,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渑池之会”。
秦军
陕县后一路东进,沿途各乡衙官吏,要么是事先逃跑,要么是向秦军投降。
秦军有韩国地图,能清楚各乡衙所在位置。
这天,秦军来到了渑池县城外。
跟上次在陕县一样,秦军并未立即攻城,而是用箭把劝降书
上城楼。
这个县的守军依然是不肯投降。
韩信下令攻城,费了一番功夫,把渑池城池攻
。
秦军冲
渑池,把敌守将斩杀。
拿下渑池后,韩信决定,在继续东进的同时,分出两路兵马。
第一路攻取东南边的宜阳县。
第二路北上,夺取茅津渡
。茅津渡是黄河中游重要渡
,渡
对岸是赵地,阻止赵军南下。
————————
洛阳,将军府,守将丁凯在这里。
秦军大举攻韩,让丁凯忐忑不安。
他担心的是,洛阳不知能不能守住。
齐国、赵国固然会派兵救韩,但秦军必定争取在援军到达之前杀到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