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新顺1730 > 第253章 再快一些

第253章 再快一些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皇帝还是挺有胆魄的。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封建王朝对商充满了警惕,商富集财富的速度太快,尤其是实物税逐渐换成白银税之后。

统一的货币和自古就有的土地买卖制度,使得商阶层兼并土地的速度,只低于皇帝。

可商又不可或缺,尤其是江南的外销型经济基础。不过商在皇帝眼里,可能就是大肥猪。

刘钰感觉皇帝这是准备把松江府造个大猪圈,以方便养大肥猪。

至于为什么选择松江,除却那是江南富庶之地外,最重要的原因,刘钰估计就是威海的海军了。

有了这么一支海军,威海到松江,也就不过数之程。

长江中游有大顺的基本盘驻军,海军又能随时控制无险可守的松江,这都使得皇帝敢于大胆的尝试。

要是没有这支海军,估计皇帝也没胆子把步子迈这么大。

不管是为了养猪弄个猪圈也好,亦或是皇帝真的“英明神武”也罢,总归这是一件好事。

猪再肥,在有利爪獠牙的老虎面前,始终都是一块

大顺朝廷都江南的提防很严重,这一次新军改革,编练的新军基本都是北方兵。朝廷考虑到退伍兵在当地,只要有钱弄到枪,这些退伍兵就会立刻形成一强大的力量,故而在松江等地,是不招兵的。

招兵的主体,一部分是北方灾民,另一部分便是北方小农。怕的就是江南富有的白银贸易和走私,配合上高质量的退伍兵员。

要么迁都江南,使得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重合。

要么就只能提防江南,使得经济重心和军事核心错位。

李淦虽然自比那些明君,可迁都这样的魄力实在没有,即便现在北方已经稳固,北方边患基本解决,他也没有迁都的魄力。

只是现在海军有所成就,皇帝确定海军是个投钱的无底,海商海贼自此之后对国家级别的海军再无任何优势;陆军军改小有所成,江南孱弱,两三万的新军就足以扑灭任何可能的起义或者反叛。

种种稳固皇权的基础都已具备,便可以试着松一松锁链,允许江南那边多搞出一些钱。

刘钰也不管皇帝心里到底怎么想的,这时候还是要猛夸几句的。

“陛下胆魄通天,这等尝试,于国大有裨益。既方便控制,也便于税收。臣也是摸着石过河,但有一点,臣知道商最在意什么。”

“最在意的,还是连带责任。陛下若想兴盛松江成为赋税重地,首先一点就该明确有限责任。若是公司出了事,公司赔偿,只把所有本赔掉为之;若个出了事,也只是个赔偿,不能因为都是东,便要牵连连带。”

别的事都还好说,份制在中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真想搞出来合适的政策和监管也容易。

唯独最重要的一点这个牵连责任和有限责任的问题,若不解决,终究还是不能形成风

现在的风虽然被刘钰带动起来,可实际上靠的不是大顺的法令,而是靠的刘钰的家世和与皇帝的关系。

加上他弄的那些,完完全全就是一些之前没有的玩意儿,明显赚钱的行当,他居中担保,而不是很多确信有法令可以担保。

“此事自然。不消你说。既要尝试,就要步子迈的稍微大一些。就像是青苗法,于全国推广,自是恶政。但若如你在文登,那便是善政。百里之地,不可与万里江山同论。松江事,只限于松江,倒是可以试试。只要能收的上税,那便是好事。”

“除此之外,江苏节度使也上了奏疏,请试行海运,转运苏州、松江二府之漕米。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正好要在松江试行种种新政。”

“你是支持废漕改海的,但这事非是一之功。先以尝试,若是将来不出问题,也好有个说法。”

刘钰惊了。

朝廷这步子迈的着实有那么点变革的意思了。

松江府、苏州府的漕米改为海运?

虽然只是两府,却也算是天大的好事。

海运的基础已经成熟,一来本锁国倭寇之患基本消除;二来有海军。

最重要的航线问题,如今威海和松江的联系益紧密,也不再需要走海岸线。

直接走黑水洋,过威海,到天津,简直容易到不能再容易。

要是按照份制公司的方式,只怕这消息一出,松江等地的商就要炸,几十万两银子的票很可能五天之内就认购一空。

皇帝又道:“江苏节度使的意思,便是看你在松江那边搞的贸易公司红红火火。便想着叫商转运,如此利国、利商。”

“去往天津运米,若运苏州、松江两地漕米百万石,则可携带十分之一的免税货物,运费则可大省。回来的时候,正好可以装载辽东的大豆。于松江港,也能增加赋税。”

“如此一来,国民皆利。”

皇帝心里也清楚,这江苏节度使心里有自己的想法,不得把漕运都废掉,专门走海运呢。

那样的话,湖广等地都要沿着长江运送到江苏,再从江苏出港。

原本漕运几个省的好事,都摊在了江苏一省。

但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所以先想要在苏州、松江两地试行。

做成了,这就是政绩。至于能不能做成,刘钰很怀疑这厮已经暗中观察自己组建的海商集团许久了,心里有数。

“朝中有识之士多矣啊!此社稷之福、陛下之福。”

“哈哈哈哈……这话说的,似乎改海运便是有见识,走漕运便是无见识?你当就你有见识吗?”李淦朗声而笑,心想朝中自然不全是那些蝇营狗苟之辈,有识之士自然不少。

刘钰说的那些,都是些老调子,无非就是省钱省民力。

可走运河还是走海洋的争执,早已有之。

朝中一些有识之士所站的角度,却比刘钰不知道高了多少。

比如漕运是等大事,那么不管出了什么况,保漕运就是第一要务。

而漕运需要水,运河两岸又都是农耕区,经常会出现运河和农民争水的况。

然而漕运的优先级又排在最高,考核政绩又肯定要看漕运,京城几万的吃喝,可不管你天旱还是天涝。

这就导致了与民争水的况。

若是能够改漕为海运,争水的问题可以解决,农夫的子也能好过一些。

支持海运的有见解,反对海运的也有新见解。

除了老调重弹的百万漕工的问题,还有就是要考虑运河修缮的投,和稳定黄河的关系。

甚至也已经有看到了海上的威胁,若只靠海运,风险极大。

如仍旧保留漕运,只要加固镇江、金陵、松江等地的炮台,建造棱堡。一旦海上失利,有军改后的陆军,亦可保证漕运通畅。

留着漕运,是对海军的不信任,以及对千年陆权之下的陆军战斗力的自信。

毕竟一旦废掉漕运,一旦海上失利,海军全灭,那南北之间的沟通就彻底断了。

留着漕运,只要陆军还能打,就能维持一个帝国的体量,足以应对种种可能的风险。

海军才搞,能不能行,现在还难说。留着运河保底,比什么都强,谁也不是先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