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新顺1730 > 第一九八章 弃用朱子学的危机

第一九八章 弃用朱子学的危机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然而,荷兰并没有对此再说其余的话。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既没有叫嚣着这是对自由贸易的玷污,也没有当即怒发冲冠表示荷兰不能接受要派舰队来。

荷兰又不傻。

相反,荷兰内心还有些小激动。

他们认为大顺这边是对荷兰妥协了,因为刚才说起的天朝边界,并未包括南洋。

南边最多也就是一个越南。

虽然损失了本的贸易,可对荷兰而言,对华贸易和东南亚的重要,是远高于本贸易的。

而且荷兰现在也有求于大顺,不只是贸易,还有南洋华的问题。

一战,大顺海军虽然荷兰依旧看不上眼,但其出动的吨位上,已经超过了荷兰在东南亚所能调动的军舰数量。

可能素质要差一些、经验远远不如,但更可怕的是大顺的陆军。荷兰自认是打不过的,而且远远不如。

原本计划着快刀斩麻,直接把达维亚因为蔗糖贸易出问题而“多余”的华工屠掉了事,现在也不得不考虑大顺的态度。

荷兰希望捏着本贸易的事不放,从而让大顺官方出面,派前往南洋,做“保”,让当地的华信服荷兰只是将他们迁徙走,而不是要将他们在半途扔到海里去。

现在谣言已经很多了,原本就雪上加霜的蔗糖种植园经济,伴随着萨菲波斯的崩溃和大顺对开战断开了荷贸易,更加的雪上加霜。

原本是荷兰希望压榨华,让每一个华都缴纳税,从而增加收

后来则是默许高等华,用荷兰吓唬同胞,没有居留证就要被荷兰抓去做苦役,从而迫使工接受极低的契约回报,降低蔗糖成本。荷兰即便低价强制收购,甘蔗园和糖厂依旧可以运营。

但今年出货量骤减,甘蔗园一个个撑不住了。有些甘蔗园的园主不想养闲,或是将那些同胞工扔出去自寻生路,或是主动前往荷兰总督那报备希望荷兰把那些甘蔗园的工抓去服苦役。

可荷兰现在不敢。

一下子要承受这么多,肯定要出子的。

抓十个八个的去服苦役、杀儆猴还行。一下子抓七八千、一两万,荷兰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必要动

这种况下,再纠结本贸易是不明智的。可以后再想办法,也可以后悄悄走私或者私下和本接触,但当务之急是大顺赶紧派去当“保”。

大顺又不要那些,不准荷兰把他们送回福建。荷兰觉得自己现在简直坐在一个火药桶上,而且随着之前那个白痴一般的船长扣押瑞典船强行检查、导致南洋华看到大顺也有远航大舰之后,这个火药桶可比以前更烈。

现在大顺说的天朝边界,暂时不包括南洋,荷兰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

至少,双方还有谈判的机会。

于是,荷兰在问完这个问题之后,说道:“荷兰国会遵守天朝的一切法令和规定,尊重天朝的边界论。并且绝对不会传教。我们认可中国的道德是最适合天朝的。”

荷兰率先表态,刘钰也不惊讶。为了和本贸易,荷兰都编造过“我们在阿姆斯特丹烧圣母像”的故事,贸易大于一切。

荷兰先点同意,其余各国使节也就不得不同意,而且是全盘同意。

否则那就等于是主动让出中国,让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全部的对华贸易。

法国虽然是天主教国家,虽然在内部打击异端,甚至严禁新教徒去往殖民地,在殖民地也搞改土归流的教化不得他信,他中法之间既已结盟,又牵扯到瑞典对俄开战一事,法国根本不在意。

俄国虽然不走海上贸易,但国家收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毛皮、大黄官营炒作——大黄在欧洲的神奇疗效,历史上就是俄国炒作起来的。

而且双方界约未定,刚刚打过元气大伤的俄土战争,瑞典又在酝酿进攻。勘察加的海象皮,还要借道黑龙江水运,大顺是无求于俄国,俄国却有求于大顺。

英国虽然盼着荷兰和大顺闹僵,但显然荷兰没有那么傻,相反本贸易受损的荷兰居然还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英国悔恨自己没有抢先,当然也不会反对。

这个时机捏的确实很准,换个时间段,让他们承认中国的势力范围容易,可要让他们承认《圣经》不是天地间唯一的法则,估计很玄。

在各国使节都同意大顺这边的说法后,很快就有官员捧来了几份条约。

与各国的条约,都是一式两份,看来早就已经拟定好了。

刘钰扫了一眼条约的内容,无非就是让各国承认天朝的边界,同时也承认齐国公的那一套“天理不普适论”。

前者容易理解。

后者则是为大顺的禁教,找了一个理论基础。对内是为了防止有故意借着禁教,将实学和宗教混淆;对外,则是预留出了天朝将来的边界拓展,以及制造一份书面文件,迫使西洋各国承认《圣经》不具备普适

因为……这条约,是要印皇帝的玉玺。

对等原则下,对面的印章也必须得是国王印,而不能说是外官私自印了了事,将来让外官背锅即可。

事已至此,“上帝”在这一刻,只能靠边站。

李淦自己也扫了一眼条约,又将目光转向群臣,看着群臣多有心中不服的、多有难以理解的,甚至也有觉得天朝亡了的,心中不由叹了气。

心想朕之用心,你们如何能懂?你们以为朕反名教?其实朕之用心,才是真正为了名教长存!

若大义制度为天下最优,唯有一路领先方可。一旦不领先,所遭的反噬也就极大。

云:物极必反。你们如何能懂其中道理?

朕观西洋诸国,皆后起之辈,然其富庶亦不下天朝,实学手段亦强。

说名教道德,普适天下,是为真理。明若不如,那便是皆反名教,以为名教全错。

而若说各处的不同、环境不同,便适合于不同的道德、法度、制度。将来纵西洋强势,亦可言:大顺自有国在此,西洋之强,用之于顺,则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未必有用。

亦或者……李淦不免想到外部翻译的一些西洋典籍,其中反帝反礼法之论多有,且多能蛊惑心。

这些东西,可比在闽粤等地搞出殉教的天主教要可怕的多、严重的多。

刘钰并不知道李淦的出发点是这个。

是真正开眼看世界之后,看到了西洋学问里一些对皇权有极大威胁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不但可以自圆其说还颇能蛊惑百姓。

除此之外,李淦还看到了大顺的一个特殊的危机。

这个危机,就是大顺放弃朱子学,当初扶植更为激进、霸道更重的永嘉永康之学所引起的。

朱子学是,我可以弱,但天理和强弱无关。

而正如大顺的大儒在明末大中的反思,评价永嘉永康学派道:“使文毅之学行,虽不免杂霸,而三代苍生或少有幸,不幸宋、陆并行,代兴衰,遂使学术如此,世道如此。”

陈亮死后的谥号是文毅,永嘉永康学派的一处理论,便是“义理要通过功利来体现”。

本意并不是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