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新顺1730 > 第二一零章 汉时黄瓜顺时枪

第二一零章 汉时黄瓜顺时枪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是当年建设海军计划的一部分,当年李淦看过之后,拍案叫绝,以为妙极。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但多年过去,当初一些没感觉到的东西,隐隐在其心底引出了一些不安。

再度翻看这封当年看过后拍案叫绝的奏疏,李淦尝试着将里面的东西,绕开刘钰铺设的思路去思索。

奏疏内容本身,看起来问题并不大。

当时建造海军,朝中多数还不认同,李淦是听了刘钰的东南海上威胁论才决定试试看。

之后刘钰编练青州军,用胜利取代了论证,胜利者似乎总是有道理的。加之一战解决了北方边患,海军还是建造。

现在对倭一战,竟像是当初刘钰的恐惧预言的重演,用整个本作为一个舞台,展示了他当初说的那些东西——海军机动寻机而战,一万可当十万,而且始终都是以多打少。

只是李淦今翻看这封奏疏,不是为了感慨刘钰有先见之明的,而是把重点放在了里面的一件看似小事的事上。

那就是贸易公司的军事义务和水手培养制度。

基本上是个双向的安排。

贸易公司建造软帆船,帮助朝廷培养水手,大战的时候可以直接征召那些登记在册的水手。

海军的退役士兵、军官,则去往贸易公司谋生。靠着各自在靖海宫学的本事、在军中练出来的船、控炮的手段,混饭吃,顺带让贸易公司帮着朝廷解决退伍海军的安置问题。

鼓励海商子弟学习实学,进海军,成为军官。

海军拿出一部分钱,投资贸易公司,作为后退役士兵的年金。

当时看来,毫无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既解决了兵员,又解决了退役海军的退路,顺带朝廷也不用花多少钱,就让海军的退役士兵能从海贸的利润里拿到一部分钱作为老后的保障。

只是,时势不同了,这时候再看这篇奏疏,李淦再度忍不住笑了出来。

“当真是狗改不了吃屎。还是倒朝廷那一套啊。”

看看奏疏上的时间年月,绝对在平定西域、敲打过刘钰不要“倒朝廷变革”、“倒朝廷政策”之后了。

这事,当时李淦是真的担忧西洋的威胁,也担忧刘钰说的有海无防则海运便捷一万当十万那一套。

朝中不同意,李淦的内帑也没多少钱,海军怎么建都绕不开钱和。当时觉得挺好的,省钱又有

许多年前的奏疏,放到今的局势之下解读,李淦就品出了不一样的滋味。

现在的局势,和以前大为不同了。

这不是大顺要不要建海军的讨论,而是打完本之后,如果大顺不继续建海军,那么就要担心本以其之道还治其之身,搞出一支海军来复仇。

以及刘钰在本上演了一下海军的战略作用,还是面向藩属与西洋诸国的一场“直播”,简直就是在告诉西洋,以后若是打大顺,就这么打。集中兵力,调动陆军,集结就闪、落单就打、占城造势、来攻就跑。

所以这就把大顺倒到不得不继续保持一支海军的地步。

到这一步,在大顺的核心决策层看来,是否继续保留海军、建设海军是没必要讨论的。

但是,海军花钱。养着就花钱。若是陕西、河南等地有民变,海军没法陆地行舟去那边。

一战,给大顺指明了一条路,以战养战,以战养海军,以贸易养海军。

只是,这封奏疏里的一些政策,当时看来是少花钱多办事的政策,在此时看来,李淦就觉得刘钰依旧在暗戳戳地搞倒朝廷这一套。

这封奏疏倒了几件事。

大建海军,不算是这封奏疏倒的,而是伐倭之战倒的,不建就要面对“君以此始、必以此终”的诅咒。

而以此为基础,这封数年前的奏疏,在此时的李淦看来,刘钰至少倒了三件事。

朝廷维系份制分红尝试的稳定,倒着朝廷不得不继续尝试让商配合朝廷政策,倒朝廷不得不继续对外扩张,至少下南洋。

这里面关系到大量海军士兵、军官的利益,以及将来他们的退休年金。

这就导致朝廷不敢轻举妄动,大顺很清楚,不给当兵的发钱是什么后果,也知道要么从一开始就别给,但只要给了想要再不给那就要出大事。

可现在已经被倒着要继续大建海军了,海军手越来越多,朝廷拿不出钱搞什么养老年金等福利,只能顺着这个路线往下走。

顺着这个路线往下走,那就不得不允许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动起来。比如开发虾夷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将来退役士兵的养老年金维系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

如果不允许社会上的资本过分流动,这笔钱,按照之前的田亩税和盐税是税收大况,是根本拿不出来的,这就着朝廷得想办法用军舰去解决海军的军饷。

伐倭之战,朝廷于财政上得到的,如果不鼓励继续发展工商业、鼓励工商业想办法弄钱,实际上只有一百万一年的垄断权费用。

这笔钱够养一支防备本复仇的海军吗?够养一支防备西洋东南侵的海军吗?

显然不够。

但如果鼓励工商业,鼓励“买扑”制度,至少在虾夷上,朝廷一年又能多出几万两银子。

再算上造船、纺织等征收的税,算上玻璃等新手工业在离开作坊之前就按量征收的出厂税,卖的越多,朝廷的收也就越高。

而且即便这样,钱依旧不多,养不起一支能让朝廷安心、不用担心本依样画葫芦复仇、不用担心西洋袭扰东南沿海的海军。

那就只能下南洋,往南洋方向扩张。而扩张之后,必定还要鼓励工商业发展,否则后不止要担心本复仇,还要担心荷兰复仇,还要花更多的钱,养更多的海军,导致海军和海外贸易绑定的更

只怕后……谁支持对外扩张,才是海军、工商业眼中的明君。

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那些反对扩张的,也必要把这些支持扩张的看做眼中钉、中刺。

这便是李淦所担心的、无史可鉴、比之宋时新旧党争更难预料的、将天下彻底割裂的那种苗

新旧党争,争于朝堂。而这种新的局面,则可能是朝堂内外两开花。

虽然此时只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苗,甚至李淦自认自己完全可以控得住局面。

可这只是海军。

别的新事物呢?

别的新生事物,到底会不会带来难以掌控的改变?

如果是往,李淦会连夜差去叫刘钰,学学汉文贾生坐而论道,将一些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化为一个个寻求答案的问题。

但这一次,李淦既有了让刘钰离开一段时间、看看这些新事物是否有问题的想法,便没有想着去叫刘钰来。

隐约间,他感觉似乎把刘钰叫来,这些问题刘钰都会给出答案,但这答案绝对全都是报喜不报忧,最多也就是夹在一些小问题,但在巨大的好处面前,这些小问题是不值得考虑的。

放下陈旧的奏疏,李淦摘下了玳瑁眼镜框的眼镜,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看了看四周。

玳瑁是此时最适合的眼镜框材料。若刘钰此时在这,哪怕旁边的那个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