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断
台可比法国
早多了,这句话的内涵已算是昭然若揭了。
历史上英国
这种三
不协调的外
思路指导下,很是一厢
愿地构想了一个完美的“大同盟计划”。
先拉俄国,意图和俄国签订补助金条约。
英俄之间,有贸易合作,英国需要俄国的木材造船、俄国也是英国货的重要市场。而且两国之间并无矛盾。
然后,故意大肆宣扬英俄同盟,来吓唬普鲁士。
因为普鲁士很害怕俄国和奥地利一起夹它,现在英俄同盟了,那不是英俄奥三国来
普鲁士?
吓唬之后,英国便开始勾搭普鲁士,意图把普鲁士也拉到同盟当中:你看,你要是再不
盟,我就和俄、奥一起
你了。
主要是因为普鲁士紧挨着汉诺威,怕一开战普鲁士就把汉诺威夺了。这个大同盟的目的,也是反法。
然后计划着拉到了俄普之后,再拉奥地利,说你看俄普都跟我结盟了,你还不跟我结盟等着挨打呢?
但问题是,俄国不是木偶,奥地利也不是傻子。
俄国隔着那么远不说,放在膏腴之地的波兰不吃、放着威胁更大的普鲁士不打,去为英国
流血,去
隔着波兰、德国的法国去?
本来还算不错的奥英关系,也立刻因为英普同盟而瓦解:合着你站普鲁士?那就是觉得西里西亚不是我们奥地利的核心利益呗?那还同盟个
。
英国这种把奥、俄两国当木偶,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的外
方式,真的是一厢
愿到家了,也算是标准的盎格鲁萨克逊思维。
然而英国现在并不是世界霸主,甚至打垂垂老矣的西班牙都未必能赢,这种霸主的外
思维方式,没有相应的实力做支撑,是要遭到反噬的。
可以说,英国所有的外
奇葩表现,就在于制造了
神分裂的汉诺威。
如果英王以英国的利益为重,扔了汉诺威,英国的外
局面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想拉俄国就拉俄国、想拉奥地利就拉奥地利。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站在风
,看欧陆局势变幻。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总琢磨拉普鲁士,而拉普鲁士的唯一原因,就是普鲁士挨着汉诺威,怕普鲁士把汉诺威吃了。
一旦拉到了普鲁士,奥英同盟就无可能、奥俄同盟也无可能。
这就是标准的
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这场战争本来就是靠意外赢的,没什么必然,甚至英国赢了才是偶然中的偶然。
这个时代谁也没想到饭圈文化这么可怕,一国君主追星能追到直接放弃国家利益的程度。
要想给英国放血,就得尽可能促成英普同盟,而不是英俄同盟。这也就是所谓的“外
考试”是否合格的标准。
既然只是合格、及格的标准,所以其实并不难。
这场外
考试,只需要理清楚几个大国外
上的主要矛盾、核心利益,就会避免犯英国那样的错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过这些事,都要
给大顺的新一代外
官了。刘钰不可能在俄国逗留太久,而且现在中欧的局势还不明朗。
不过在走之前,要打好将来的基础。
于此时,这个基础就是瑞典。
给出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别让俄国一
吃太大。一
吃太大,到时候又会担心瑞典方面的报复,不敢出全力西进。
而且瑞典方面也是可以拉
这个同盟的,因为瑞典也渴望对普鲁士宣战,因为瑞典希望得到波美拉尼亚。只要俄国别
迫瑞典太狠,将来形成反英普大同盟就会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