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宋那些年 > 第七十五章 巡幸洛阳

第七十五章 巡幸洛阳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事被参知政事卢多逊给抓住了小辫子,奏了一本,赵匡胤只得罢了赵普的宰相。当时,吏部侍郎薛居正负责编纂的《五代史》成书了,赵匡胤就任命薛居正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接替赵普成为大宋第三任宰相。

如果说赵普有错,错就错在明知故犯,太不把皇上当外了。仗着皇上的宠信,当着众的面,收下钱俶十坛子黄金,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使做宰相一辈子,估计也拿不到这么多的薪水。如此明目张胆地收贿,怎么不会让羡慕嫉妒恨。没出几天,上到满朝文武,下到黎民百姓,搞得天下皆知,上了当年的新闻榜,如此一来,到了最后,弄到赵匡胤也无法收场了,只能罢他的相,下放到地方去改造。

开宝九年(976)正月,赵匡胤下诏,自己要到西京洛阳视察。为防止引起朝臣及晋王势力的强烈反对,他给出的理由是拜谒祖陵、南郊祭天。

这次出巡洛阳,赵匡胤特地将赵普召回,陪銮伴驾。有赵普在身边,赵匡胤的胜算会多很多。

◆ 出巡洛阳

开宝九年(976)三月初六,赵匡胤任命皇子赵德芳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沈义伦为大内都部署,右卫大将军王仁赡权判留司、三司兼知开封府事。

初九,大宋天子赵匡胤带着众朝臣浩浩向洛阳进发,晋王赵光义和吴越王钱俶的长子钱惟濬,此次也都是伴驾的近臣。

十二,大宋天子一行到达巩县,开始祭祖。赵弘殷死后,原葬于汴京,赵匡胤即帝位后,于乾德元年(963)迁葬于巩县“永安陵”。

在父母的葬地永安陵前,赵匡胤痛哭悲号了很长时间,后来竟然不自禁地说出:“此生再不得朝于此也!”

为什么赵匡胤会说这是他生最后一次朝拜永安陵呢?诡异的是就在几个月后,太祖死万岁殿,这也就成了一个无解的迷,难道只是巧合吗?

拜谒完永安陵,赵匡胤登上永安陵西北角楼,对跟随的大臣道:“生如白驹过隙,终有终点。”随后命取来一支响箭,朝着西北方向奋力去,吩咐在箭落处埋石马一件,同时对跟随的大臣道:“此即朕之皇堂也,朕自名为永昌。”

这就是赵匡胤永昌陵的来源,永昌陵位于永安陵西偏北四百米处,活着的皇帝为自己亲点百年之地,赵匡胤算是少有的一个。

十三,宋太祖赐河南府百姓当年田租减免一半,侍奉陵墓的百姓家庭免除一年的徭役。

十四,太祖一行到达洛阳。做了十六年的皇帝,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赵匡胤已经没有了吴越王钱镠那种“衣锦还乡”的冲动。但是惊喜还是有的,在夹马营旧居,赵匡胤还可以找回儿时的记忆。

走到巷时,赵匡胤用鞭子指着这个地方对群臣道:“朕忆昔得一石马为戏,群儿屡窃之,朕埋于此,不知在否?”手下的就在那个地方向下挖,果然挖出一个石马,这又激起了赵匡胤对童年的温馨回忆,和对故里的眷恋之

赵匡胤见洛阳宫室壮丽,维修保养得很好,龙颜大悦,旧皇宫还在,迁都就容易多了。

急召知河南府、右武卫上将军焦继勋觐见,当面褒奖一番,加升彰德节度使。同时和焦继勋结为儿亲家,将焦继勋的儿嫁给皇子赵德芳,再授以旄钺。

◆ 画地十策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看尽洛阳花。故乡的风景总是看不够的,尤其自己还是万之上的皇上。

这天,銮驾正在街上行走,旁边围观的群中突然窜出一个乞丐,拦住了大宋天子的去路,侍卫们拔刀恐吓驱赶,乞丐不但不害怕,还躺在地上赖上了,声称:“今天,大宋天子不给一碗饱饭,就不走了,要杀要剐谁你便!”

侍卫官赶紧禀报赵匡胤,赵匡胤询问是何原因,侍卫奏报:“乞丐只为向皇上求一顿饱饭,给他吃的就走。”

赵匡胤觉得新奇,在自己的家乡,还有如此大胆不要命的乞丐,敢拦御驾讨饭,此定不简单。于是,走下龙辇上前去察看。见那乞丐,邋過而瘦削,也就在二十来岁,侧卧街,虽然衣烂衫,却是生得高马大,骨骼清奇,眉宇间透露出一英气

(本章未完,请翻页)

。想起自己早年闯江湖,也曾经为一餐饱饭,低三下四,赵匡胤二话没说,传令将此带走问话。

侍卫们上前架起乞丐,带至行宫。

一到行宫,赵匡胤即命将乞丐带上来。劈盖脸地呵斥道:“你好大胆子,讨饭竟然讨到天子驾前,你信不信,朕能诛你九族!”

乞丐大摇大摆地朗声说道:“民胆敢拦皇驾,只因胸中有锦绣乾坤,不吐不快,今有十条良谋妙策献于皇上,保我大宋国泰民安,江山永固。”

赵匡胤问他姓名家乡,乞丐道:“民张齐贤,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南),徙居洛阳。”

赵匡胤道:“张齐贤,若你真有良策献于朕,朕会重重赏你,若你是招摇撞骗,朕定斩尔项上。”

张齐贤道:“皇上要听这十条良谋,得先让民吃一顿饱饭,否则,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赵匡胤命送上吃的。一见到美味,乞丐顿时两眼放光,用那双脏兮兮的双手抓着就吃,不一会儿,就吃了个杯盘狼藉,锅空碗净。

赵匡胤催问是何良策,张齐贤抹了抹嘴,在身后衣襟上蹭了蹭油腻的双手,席地而坐,以手画地,逐条陈述十项国策:“一下并汾,二富民,三封建,四敦孝,五举贤,六大学,七籍田,八选良吏,九惩,十恤刑。”

赵匡胤点,觉得“富民、敦孝、籍田、慎刑”等四条很有见地,张齐贤坚持认为十条都是好的,赵匡胤发怒,令护卫把他拖了出去,觉得此也是良才,传令下去:“赏他二十两银子,让他以后参加科举,求取仕途。”

赵匡胤回京后,对弟弟赵光义道:“我此次出巡,识得一奇才张齐贤,真是宰相之料啊!”

这个拦皇驾讨饭的乞丐张齐贤,字师亮,生于后晋天福八年(942),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南,与黄巢是同乡,幼时家贫,父亲早死,三岁时随母亲迁到洛阳。在清贫中长大的张齐贤胸怀大志,苦心向学,青年时期便成为一个志向远大的饱学之士。他长得高马大,食量大到吓,因此,从小到大,在记忆当中,他少吃上过几顿饱饭。

会吃的很多,但像张齐贤这样,吃大了胆量,吃出了名声,吃得了美好前程,最后竟因为吃而当上宰相的,绝无仅有,堪称天下第一吃货。

这里我们还要多赘述几笔,说一说这大宋第一吃货的不凡经历。

◆ 第一吃货

大宋才子苏东坡是个美食家,非常“会吃”。他眼中的美味要做到色香味俱全,比如“东坡、拼死吃河豚、食生蚝”等等,食材要好,烹饪不得减一丝一毫功夫,曾自嘲“自笑平生为忙”。他经常自己动手,研究制作最好吃的美食,吃完之后还要写心得体会,完全将中华美食带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说:“张齐贤体质丰大,饮啖过”。同为吃货,和苏东坡比起来,张齐贤是食肠宽大,饿的时候多,饱的时候少,吃东西不讲究,只要是吃的就行,只要能吃饱就行,与净坛使者二师兄猪八戒有得一拼。

作为吃货,他的这种吃,不是胡吃海喝,不是公款吃喝,而是蹭吃蹭喝。

一天,村中大户家设食施斋,张齐贤吃过之后,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