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387 国家奖学金,冲鸭! 下(求订阅)

387 国家奖学金,冲鸭! 下(求订阅)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既然绩点和行品德都拉不开差距,那博士生们最后拼刺刀的地方,就落在了科研工作这里。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也是研究生评奖和本科生评奖时最大的不同,本科生的时候可没有文章这个硬指标,大家都是靠参加学生工作、各种活动、冲绩点来拉开之间的分值差距。

科研工作,首先是对所有学生的个学术成果进行初步的分数核算,这个时候是没有分数上限的,按照学术成果的数量累加。

sci一区文章计70分,sci二区计40分,sci三区计30分,sci四区计20分。

ei文章,计15分,国外非sci期刊学术文章,计3分。

国内中文权威杂志文章,计13分,国内核心期刊文章,计10分,国内一般期刊学术文章,计3分,学术会议文章计2分。

国内专利申请受理2分,获得授权按sci四区计算;

国际专利申请受理10分,获得授权按sci一区计算;专利受理只计第一位学生发明

这里的分数是总分值,比如sci一区文章,五位作者或以上作者,那么一作56分,二作5分,三作4分,四作3分,五作2分,而且哪怕其他作者不参与评奖,对应的分数也会被分掉。

其他文章的况也类似,会根据不同作者数量进行分数分配,比如sci四区,两个或以上作者,一作18分,二作2分。

另外,导师如果是一作,那么将视为零作,二作就变成了一作,共一的话,分数按照共一作者个数平分。

总体来看,sci文章分数的权重最高,哪怕是四区都有20分,专利、国内期刊的权重就很低了。

最后,当每个把个学术成果的分数初步核算完之后,将会按照年级统一进行归一化处理。

也就是把该年级学术成果最高分设为满分,其他的得分将按照比例换算。

许秋算了下自己的分数,分数应该在500分左右……

500分,这是什么概念呢?

博三年级,每年有实力冲国奖的博士生,比例大约占比15%,工作差不多是两篇sci一区,一篇二区,或者一篇一区,两篇二区的样子,换算过来就是100分出,不到150分。

另外,占比35%的博士生,能发一些小文章,估计就只有一篇sci二区或者两篇三区的样子,不到50分。

剩下的50%博士生,只能发中文期刊,或者只能混到二作三作,甚至脆发不了文章的,那分数就更低了,约等于0。

也就是说,如果许秋是500分折算为50分,其他有望评上国奖的就只有15分,绝大多数只有0-5分。

这就形成了“一超n弱”的格局,导致其他在科研工作的分差比绩点和行品德还低,只能菜互啄。

此时的许秋,突然get到了学姐们的点,明白了她们之前说话的含义。

他要是去博士班里一搅和,那就全套了。

影响最大的不是那些能评上国奖的,许秋过来不过是分了一个国奖名额罢了,只要他们本身的文章够多,该拿的奖还是能拿。

而那些发了类似两篇二区一篇三区这样,本来有望评冠名奖学金的,如果绩点或者“行品德”拖了后腿,最后没评上,那就比较惨了。

或许真出现这种况,许秋就会被单独拎出去,直接保送国奖答辩。

然后,让排行第二的做那个“最高分”,再进行归一化吧。

到时候150分折算50分的话,其他50分左右的也能拿到17分,可以和没文章的拉开17分的差距,这样就比较合理。

另外,许秋发现,除了自己这个“漏”外,这套评奖体系还有一个明显的漏

那就是对sci一区和sci四区之间的区分度不高,一篇一区从分数上只相当于三篇四区。

学生完全可以灌水十篇四区,把分数给冲上去。

虽然利用这种卡bug式的作基本上是进不去国奖答辩的,但混个冠名奖学金拿个一万多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评冠名奖只看奖学金综合评分,不看文章。

不过,魔都综合大学的老师们一般丢不起这个脸,不会让学生这样水文章的。

就比如段云之前热电工作转投的三区文章rsc adv.,魏兴思就有些不想挂通讯……

如果说学生自己偷偷投稿,自己做通讯作者,那许秋只能说一句“的漂亮”,因为这种行为放在以前,差不多就相当于“欺师灭祖”。

研究完奖学金细则,许秋去看了看其他况。

他首先找到吴菲菲:“吴菲菲学姐,你这次攒了两年的文章,这波国奖稳了哈。”

“哪里,哪里,”吴菲菲摆摆手,谦虚道:“我们组除了你比较稳,其他都不敢说稳啊。”

吴菲菲硕博连读,算是博二,她转博的那年文章没用,于是就攒了两年的文章一起评,算下来有一篇am、一篇aem、一篇jacs,三篇一区,加上一篇cm,还有其他一些cc的小文章。国奖答辩肯定能进,基本上拿国奖问题不大。

然后,许秋跑到陈婉清那边:“学姐,国奖答辩肯定进的去伐。”

“应该还成吧,”陈婉清自了一波,随后又补充了一句:“就看我们这一级有没有其他猛了。”

陈婉清博三,两篇一区,都是aem,两篇jmca,一篇aelm,国奖答辩九成能进,拿奖的概率也非常大。

接着,许秋去看了看段云:“段云师兄,怎么样?”

“就那样吧,国奖我是申了,但估计有点悬,不一定能进答辩,”段云两手一摊,叹了气:“哎,没办法,我们组一个个的都太猛了,而且都还是博士,这让我怎么搞嘛。”

段云同样博三,一篇acsami,一篇small,一篇jmca,一篇rsc adv.。这个品相在魏兴思课题组稍微显得有些弱了,但放眼整个材料系,还是非常强大的。

三篇二区,一篇三区,进国奖答辩的概率五五开,至于拿奖的概率嘛,今年如果没有许秋、吴菲菲、陈婉清这些竞争对手,还是有机会的,现在嘛,机会就小很多了,不过就算他拿不到国奖,大概率也能拿到冠名奖。

再之后,许秋溜达到田晴身边:“田晴学姐,你今年国奖肯定没问题,硕士一般两篇二区国奖就稳了吧。”

田晴笑着说道:“差不多吧,我研一的绩点可是3.77呢。”

许秋愣了一下,随后比了个手势:“666。”

他发现田晴是真的喜欢刷绩点,本科绩点就是3.7+,没想到到了研究生还是保持了这个习惯。

研究生刷绩点比本科时候还要容易一些,因为大多数研究生都不太在乎绩点,门门保个b+,绩点有个3.2、3.3就够用了。

在这个时候,只要表现的比他们好一些,拿a还是不难的,因为通常老师不是按照实际考试成绩给分,而是按照前30%的比例给a。

当然,能刷到3.77还是nb的。

反正,许秋是懒得刷,能维持在3.3-3.5左右也差不多了。

而且他还会不定期翘课,想门门拿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