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葬元 > 第614、615节 违抗王命,这不是找死么?

第614、615节 违抗王命,这不是找死么?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李洛想要高丽!

也是,自古以来的中原雄主,谁不想要高丽?

李洛要是割据一方或者败亡也就罢了,要是他真能恢复中原,怎么可能不对高丽用兵?

蒙元都征服高丽作为征东行省,李洛要是真能一统天下,会放过高丽?

不可能。

李签的反应也很快,转眼间就有了说辞,不急不缓的说道:“唐王,在下一族,本是赵郡一脉,系出中原。既然离开高丽,就没有回去的道理,至多到时回去扫墓罢了。”

“不过在下以为,高丽与中原,本应不分彼此。如今高丽大族,多为中原侨姓。唐王雄才大略,他必能一统天下。这高丽,大可为大唐一州啊。”

反正他如同丧家之犬一般逃出高丽。高丽将来如何,他已经不关心了。李氏的前途才最重要。

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只有以柔克刚,事事顺着李洛,李氏才有出路。

为了家族,只能如此。

李洛呵呵而笑,这个“伯父”,当真通自保之道,权宜之计。

这样也好,省了自己的舌。

既然他如此识相,那就先给个官位,安抚其心吧。

到时高丽大族一降,高丽就能轻而易举的收囊中,不会和蒙元一样屡屡用兵才拿下高丽。

都以为高丽软弱好征服,那其实是误解。

此时的高丽,可不是后世的朝鲜。蒙元当年六次出兵攻打,才让高丽屈服。高丽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外抱团。所以分化瓦解加武力,才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忽必烈也是用了这招,才拿下高丽。

李洛想了想,终于说出李签等了半天的话:“李公曾是高丽宰相,通政务。如此才,寡怎能视而不见。就请李公担任政事堂参议如何?”

政事堂有左,中,右三位宰相,如今只有林必举和龚侃两位宰相。林必举不用说,海东时代就是政务主官。龚侃是李洛的得意学生,在政治上很有悟

宰相之下,就是五位参知政事,简称参政,一般由能力强的尚书兼任参政衔职。但由于唐国尚书们当尚书都难以胜任,所以九个尚书只有两个尚书加了政事堂参政之衔。

参政空缺三个位置。

参政之下,还有参议政事七员,简称参议,正三品。一般由侍郎等官兼任。如今还有两个空缺。

参议本是兼任加衔,李签要是当参议,那就是唯一没有本官的参议,不像其他参议那样还有侍郎等本官。

也就是说,他只有参议之权,而没有部门实权,只算一个高级幕僚。

李签当然已经了解过唐国制度。但他听到李洛任命自己为参议,还是很高兴。

虽不执掌实权,但一下子能得到一个三品参议,已经很不错了。

“臣自归唐,敢不为大唐效力?谢大王信重。”

李签毫无推辞之意,立刻下拜谢恩。

他接受这个官职,那就是唐国之臣了。他是做过高丽宰相的,执掌大权多年,做个参议的确落差很大,可此刻这个官职对李氏却至关重要。

“李卿平身。”李洛扶他起来,“李卿久在官场,但大唐政治与高丽不同,与前宋亦不同,李卿上任后,少不得要了解一二。”

这其实是委婉的敲打李签。

意思是,大唐自有大唐的一套,你别把高丽官场的那套带到大唐。

李签立刻会意,“臣遵旨。”

李洛给了这个曾经的“伯父”一个三品参议,至于李简这个曾经的“父君”,一个县令都没到手,更别说李若愚和李知易等了。

他们心中,要说不失望怎么可能。

最后,李洛又赏了金氏和李蕙质等一些云锦,赏了李简李若愚等一些字画,就打发了他们,派送他们回到赏赐的宅院。

李氏族来到李洛赏赐的宅院,看到虽然远不能和李氏家城相比,但也是一个五进大宅。

等到众安顿下来,这才终于踏实了不少,又聚在一起议论。

“如今老夫已经是唐国之臣。无论家宅内外,提到唐王,不可再直呼其名,不然传到唐王耳中,那就是不敬之罪。你们都明白了么?”李签上来就叮嘱道。

所谓祸从出。要是家中谁说出李洛云云,一旦被告发就完了。

李若愚道:“父君放心,这点分寸我们还是有的。”

李简也说道:“眼下今非昔比。你们在外,一定要小心谨慎,低调行事。李氏,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李知易等道:“叔父所言极是,当是如此。”

李签叹息道:“家中大变,也只能如此了。好在老夫还得了一个三品参议,官身还在,也没敢欺负我们。”

“你们几个虽然官职没了,但还可以考科举。以你们的才学,到时不怕没有官做。倘若大王真得了天下,我等也能水涨船高。切记,既然已为唐,就不要在三心二意。”

李蕙质也道:“父君说的是。儿在临安多,听坊间议论,唐王和王后有圣王圣母之名。观唐王施政之风,极为务实,对百姓太过仁慈。儿认为,只有照着这个法子做,我们才有出的机会。”

“还有,唐国吏治与历代不同,行贿受贿不但是重罪,还会身败名裂,祸及家,被称为害官,失贞…总之,风险极大。”

她这话,当然是提醒父亲李签的,怕他收受贿赂。

唐国不但吏治严苛,就是民间,一旦因为利益关系送礼,也会被定义为失贞,无道。一旦被告发,礼物归告发者所有。送礼和收礼并在街示众,贴上白纸,写上失贞无道某某字样。

一旦礼物过重,送礼此数过多,还会取消唐国国籍,贬为隶。理由是,失贞无耻者,不配为华夏子民。

之前临安一个布商,因为送礼给各大布店,结果被告发,贬为隶。

还有户家,因为给学堂先生送礼,被游街示众。

据说,还有奏请唐王,禁绝嫁妆和彩礼。

李蕙质把这些一一说出来,李签等良久不语。

“吏治苛刻说的过去。可民间也管,真是太苛刻了。”金氏摇,“唐王和王后如此做,百姓没有怨言么?”

李签摇摇,“你们错了。此举看此苛刻到不近,其实却是大道理。这个大道理便是:公正!”

“你们想,学生和先生送礼在高丽是常事。结果就是,先生不再公正。送礼的照顾学业,那没钱送礼的呢?师徒之谊,何在?”

“这样一来,就成了风气,每个学生都送礼,看谁送得多。那么好的苗子就可能被埋没,影响国家才大计啊。而且这样的学生,自小就懂得行贿,长大之后做了官呢?”

“还有商送礼,看似和朝廷无关,却事关重大。长此以往,朝廷采购,民间买卖,参与的商都是以礼开道,货物卖的好不好,不是质量说了算,而是看谁会钻营取巧。”

“天下财物,不可能因为送来送去而增加。却为此耗费很多力,让做事以钻营为先。踏实做事的少了,天下财物就少了。从大局看,皆受其害。以至于送礼为常,不送为怪。公正大损,民心浮躁也。”

李简点:“兄长所言极是。看似不近,近乎荒谬,实则高明至极。这一招,是污送礼之名,先让不敢,再让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