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送礼者下贱,收礼者也下贱,这风气就刹住了。”
李签笑道:“民间风气一肃,官场也就肃然。自古吏治之难,不在朝堂,而在江湖也!吏治之败坏,皆由民风而起。唐王整肃民间行贿之风,那是直指根本了。”
自古吏治之难,不在朝堂,而在江湖。倘若李洛听到这句话,一定会为李签点赞。
真的说到点子上了。
民风是什么?
大气候大环境。
世界各国,虽然皆有贪腐。可是程度轻重却差别很大。这其中,民风是个极大的因素。
一个病
和学生都上杆子主动送红包的风气,赖谁?
都有责任,没有
无辜。
所以李洛和崔秀宁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整肃民风,就从民间行贿
手。
两
要妖魔化,污名化民间行贿。上古时期,没有
子失贞可耻的说法。可现在有了这个风气。
风气是可以引导的,只要统治者有心,有智慧。
用来整肃民风的,就是纳
道家的理教!
只要是行贿,不管官场还是民间,全部是无道,失贞,卑贱之举。一旦戴上这些帽子,那就像戴上汉
叛徒帽子一样,身败名裂。
这会被纳
理教的约束范围,纳
道家教条,用宗教的力量来整肃之。
讽刺的是,李洛的命令一下,绝大部分
不但没有怨言,还很欢喜。
因为终于有借
不送礼了。
事实上,除了真正因为感

而馈赠之外,没有任何
喜欢给别
送礼。
就是行贿者本
,也很讨厌。
为了美化告密者,李洛以将告密者进行了美名化处理。一切告发不法之举的,都冠以卫道者,名利双收,鼓励民间积极揭发检举之风。
金氏摇
:“虽然有道理,可为何连彩礼嫁妆也要禁?未免太霸道了吧?”
李蕙质笑道:“大
,唐王并未同意禁绝嫁妆彩礼之请。只是坊间风闻,唐王有意改革婚嫁之礼,据说嫁妆彩礼将会分等级,将嫁妆彩礼固定起来。一旦超过,就按照逾制处置。百姓嫁娶负担,或许会减轻很多。”
李签等
根本不关心百姓负担,却觉得要是真的施行分级嫁妆彩礼,却也能做到移风易俗。
民间嫁妆彩礼向来很重,攀比成风,造成很大负担,也
费了很多
力。
分级就简单了。
你有钱无钱,等级不到,就只能要那几种彩礼,只能出那几种嫁妆。
逾制的罪名扣下来,哪个百姓受得了?
“唐王之心,不止一统天下啊!”李签感觉很无力,“他还要改变天下!唐王若能成功,那就是始皇帝第二了!”
众
听了都是心中悚然。
不但想一统天下,还要改变天下!
…………
江南的六月,梅雨过后就一直骄阳似火。可田里的稻谷也渐渐变黄,快要收割了。
被改为姑苏郡的平江(苏州)长洲县,此时也有一半的水田风吹稻
,看着很有几分喜
。
虽然天气炎热,可是农夫们仍然来到地
侍弄庄稼,看着快要收割的稻谷,喜上眉梢。
虽说因为耕牛急缺,导致只能种大半的田,可这是自己的田啊。自从大王起兵赶跑了鞑子,镇压了豪族,他们就有了自己的田。
朝廷说,田都是大唐的,可归他们种,可以一直种下去,只收取两成田税。这不就是自己的田么?除此之外,不缴纳任何税收。就是之前的
税,也不再缴纳了。
据说叫摊丁
亩。
古往今来,没听说过这样的德政。就算今年只能种大半田,也足够吃了。
之前,圣王和圣母娘娘还赈济流民,分发稻种和耕牛骡马,让他们不但有了自己种的田,还让他们度过了难关。
他们很多
,都吃了圣王一年多的赈济粮啊。
一年多!
硬是没让一个
饿死!
说起来简直就是梦话,可的确如此。据说,圣王和圣母娘娘为了粮食,
发都急白了。
比起之前的赵官家,简直好太多了。
至于鞑子,那就更是不能比。
就连县衙中的官
,也经常下乡,怕他们的
子不好过。换了以前,几辈子的
都没听过啊。
大王真是圣
降世,王后娘娘真是圣
菩萨啊。
天高地厚之恩!
等到耕牛以后多了,
子就会更好过。
这不,各地新修的道社,就算不是炎黄帝社,他们也往往为大王娘娘祈福。
可是,长洲县的百姓也很苦恼。
真的很苦恼。
因为娶媳
太难了。断香火的太多了。。
前段
子,圣王下了《禁杀婴令》,宣讲的县令官
告诉百姓,本县的男
比例,已经达到三比一!(史实,但却是明初的数据)
也就是说,本县男子的数目,是
子的三倍!大唐男多
少最严重的地方,本县排第三!
难怪那么多
娶不上媳
,这比例也太吓
了。
可所有
都知道,这是个事实。平
里都能见到,明显就是男子很多,而
子很少。
原因么,大家也都清楚,残杀
婴!
《禁杀婴令》一公布,他们就忍不住想嚎啕大哭。
圣王说了,不能让大唐男儿无
可娶,从今
起,凡是生
婴者,可每年领取一块银元养育钱,一直领到五岁!
还说,凡是将来嫁
达到三
者,可免税一年。
至于杀婴的残酷处罚,他们也就觉得可以接受了。
毕竟,谁愿意杀害自己生下来的孩子?
子慢慢好过起来,朝廷给了补贴,为何还要杀婴呢?又不用再缴纳
税。
他们平均每户二十亩田,只要年景不差有耕牛,一年两季五十石粮食。扣除十石税,还剩四十石,足够养活十
!
这还不算家里
养蚕织布的收
!
这种
况下还要杀婴,那就是狼心狗肺了。
所以,腰斩再酷烈,也杀不到他们
上,反正他们有了保障,也不会再
杀
婴的事,造成男子无
可娶。
但是,在浒墅乡古柏村,今
却出现了很不谐的一幕。
“听说了么,王十三烧死了刚出生的
婴!”一个村民指着一处屋子说道,恨恨将锄
往地上一顿,“圣王的旨意下来大半个月了,乡公所村公所天天重复朝廷的命令,可他还敢
!不怕王法么!”
另一个村民说道:“这是王十三杀的第四个
婴了,不生儿子不甘心啦!”
第三个村民叹息道:“冤孽啊。王十三前三胎都是
子,被他溺水了。这第四个,他就不再淹死,而是要烧死。”
“你道为何?他说自己命背,连生几个都是
子,是那
子
魂不散,是水鬼,不怕水溺,这次就用火烧,看她下次还敢不敢来!”(史实)
有一个村民道:“古柏村一百多户
家,一半
家打光棍!我好好一条汉子,年过三十也没娘子!这怪谁!古柏村当年可是个镇子,现在变成一个村了!”
“王十三烧死
婴,就没有
阻止么?”这汉子怒道。
另一个村民道:“阻止?怎么阻止?他是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