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清巨鳄 > 第七百三十五章 煤气灯

第七百三十五章 煤气灯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镇海路,枫园,钦差行辕。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枫园是各省官员前来上海最喜欢的落脚点之一,距离镇海公府不过一里之遥,占地广阔,景色优美,大大小小的院子错落有致,內里装饰、器具摆设大多是中西合璧,令耳目一新,园子里还装上了煤气灯,诺大一个枫园到的晚上灯火通明,恍如白昼。

奕訢一进枫园,便吩咐道:“询问一下六部,有无关注英吉利文官考核制度的,若是没有,尽快跟英国领事馆询问了解。”

枫园里灯火通明但却静悄悄的,看不见几个影,出访两年,所有的使团成员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下榻之后都会在晚间整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闲不会轻易出来闲

奕訢、奕枻两回到下榻的独院不久,就闻报吏部左侍郎曾国藩求见,奕枻笑道:“看来还是有留意到英吉利的文官考核制度,让他进来。”

四十余岁,留着长须的曾国藩脚步稳重的走进房间,一撩官袍,跪下道:“下官见过五爷六爷。”

“伯涵无须多礼。”奕訢一脸和煦的道,随即一展手,“看座。”

起身落座,曾国藩便缓声道:“回二位王爷,英吉利建立常任文官制度,成立专门委员会,主持普通文职官员竞争考试,不过才数年时间,虽不乏特色,但却不适宜朝廷借鉴。”

奕訢缓声问道:“是何特色?”

“英吉利是会议制君主立宪,保守党和工党流组阁执政。”曾国藩不慌不忙的道:“英吉利的文官考核制度中的文官,实际上并不包括内阁大臣,也就是所谓的政务官,而仅仅只是事务官,也即不参加党派之争,只是负责执行政府的政策。

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在两党流执政也就是内阁发生更迭的况下,保证政策的稳定和连续,就好比是永远不会更迭的幕后政府,如果说内阁是前台,文官系统就是后台,前台番换,后台始终如一,这就是英吉利文官制度最重要的特色。”

听的这番话,奕訢、奕枻对视了一眼,两都有些不解,这与科举制度有何关系?易知足为何会在谈及废除科举之时刻意的提及英吉利的文官制度?

见的两脸有疑色,曾国藩迟疑下才道:“二位王爷,这英吉利文官考核制度说起来还是仿效咱们的科举制度,以前西洋各国采取的都是赐官制或者是政党分肥制,在接触了解我朝的科举制度之后,才开始确立从竞争考试中选拔文职官员的制度,最早采取文官考核的是法兰西,随后是普鲁士,再之后才是英吉利。”

听的这话,奕枻很是有些意外,脱道:“易国城反对的只是科举的内容?”

奕訢微皱了下眉随即又舒展开来,看了曾国藩一眼,道:“伯涵乃是科举仕,对八取士,是何看法?”

奕訢在返航之时就曾多次流露,大清要想富国强兵,必须变法革新,推行宪政改革,对此,曾国藩自然是有所耳闻,听的奕枻脱而出的一句,他已是隐隐猜到这两位王爷有废除科举之意,而且易知足似乎也是赞成,他心里不由一紧。

他本身就是湘乡荷叶塘一农家子弟,通过科举得以出地,往来朋友尽皆士子,对于科举的认识,远比奕訢、奕枻、易知足等透彻。

略微沉吟,他才漫声道:“崇祯末年,曾有士子在京师皇城大明门上张贴一仪状——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妻两,奉申贽敬,晚生八顿首。这是将前明灭亡之责,归咎于八文的文体上以及八文取士。

亦有讽刺八取士词曲:读书,最不济;滥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做了欺技。三句承题,两句题。摆尾摇,便道是圣门高弟。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案上放高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角唏嘘,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白昏迷,就教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说到这里这里,他轻叹了一声,“实则从圣祖继位之初到高宗,百余年间,朝野上下对八取士的争议就一直不曾断绝,康熙年间,一度废除八,但旋即恢复,康熙之黄机、王士桢、雍正之张廷玉,乾隆之鄂尔泰皆反对废除八文。”

听的这番话,奕枻、奕訢不不由的面面相觑,康雍乾三代朝野上下对八文的争议就如此之大?康熙之时还废除过八文?

“自明代中期以来,八之争,历来便是贬多褒少。”曾国藩加重了语气道:“下官窃以为,八无用,学用不一,言行不一,令天下士子埋儒家经书之中,《史记》、《汉书》不闻,《通典》、《通志》不问,思维僵化,固步自封,当此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当废除八!”

说到这里,他话一转,“不过,八取士并不代表科举制度,废除八可,废除科举,则万万不可!”

“为何?”奕枻沉声道。

略微沉吟,曾国藩才道:“科举事关国本,一言难尽,下官明写个条陈呈览。”

奕訢微微颌首道:“科举事关重大,伯涵不妨仔细斟酌,细细拟份条陈。”

“下官尊命。”曾国藩拱手道,顿了顿,他接着道:“下官与易国城乃是旧识,既来上海,想去拜访一下。”

“伯涵不提及,本王倒是忘了。”奕訢含笑道:“连夜去罢,使团明可能就得回京。”待的曾国藩起身行礼告辞,他又补充了一句,“微服前去罢。”

镇海公府,后院。

严可欣陪着易知足就在月色在院子里散步,严可欣遥指着马路上透过来的煤气灯光,笑道:“西洋的东西越发实用了,这煤气灯宛如一颗颗熠熠生辉的夜明珠。”

听她提及这事,易知足笑道:“自来火房的张总管又派来游说了?”

“就知瞒不过老爷。”严可欣被揭穿了心思,索大大方方的点道:“张总管是担心咱们公府不安装,会影响煤气灯的推广普及,他们愿意免费安装,并且保证绝对安全。”

在电灯没有发明之前,煤气灯用于照明自然是没得说,但易知足清楚煤气灯有巨大的隐患,大英自来火房实际上就是煤气厂,在马路上使用煤气灯也就罢了,在自家府里安装,铺设煤气管道,他着实有抵触心理。

更何况没比他更清楚,电灯很快就会取代煤气灯,这两年乘着西洋各国相继发大规模经济危机的机会,元挥舞着钞票在全世界挖墙脚,用高薪和各种优厚条件不遗余力的在全世界范围里挖掘物理、化学、数学、医学等专家学者,并在上海成立了大大小小各种研究室。

这年,电灯已经不是什么新的东西,英国约瑟夫·威尔森·斯旺早在1850年就开始研究电灯,只是没能发明经久耐用的灯泡罢了,这玩意对他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以他所掌握的知识,稍加点拨,元绝对能够提前将炭化竹丝灯泡、钨丝灯研究出来。

不过就是一两年的时间而已,现在犯不着装什么煤气灯,略微沉吟,他才缓声道:“严世宽在大英自来火房有多少份?”

“不多,也就三成。”严可欣心知这事没必要隐瞒,如实回道。

易知足微微点了点,“煤气灯有着巨大的隐患,府里没必要装,至于煤气灯的推广普及,应该将主要力放在路灯方面,马路、码都可以安装。另外,告诉五哥,及早将份卖了。”

听的这话,严可欣就知道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