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来,还怎么跻身上五境?那么多大风大
都熬过来了,难道还不清楚,多少死在我们手上的对手,都是只差了一
气的事
?”
刘志茂哎呦一声,“章靥,可以啊,又开始教训起来了,还敢跟我谈修行了,真以为咱俩还是当年两个观海境的愣
青啊?”
章靥笑道:“我跻身
府境的时候,能算是愣
青,你刘志茂那会儿,年纪已经不小了,没办法,你们这些野狗刨食的山泽野修嘛,混得就是比我们谱牒仙师要差劲很多。”
刘志茂嘲笑道:“在书简湖当了这么多年的野修,到
来还是愿意以谱牒仙师自居啊?”
章靥喃喃道:“有件事
,一直放在心底没跟
讲过,我在跟着那个叫刘志茂的家伙,来到书简湖的第一天起,就无比希望有朝一
,可以亲眼看到那个刘志茂以野修身份,在书简湖开宗立派。所以这些年,我经常去一个地方逛
,那是我和刘志茂在书简湖最早的立足之地,一个跟横波府同名的小岛屿,横波岛,
掌大小的地儿,后来给一位当时来看无可匹敌的金丹仇家,直接用本命法宝给打没了,真是气死我了,当时背着那个半点没有气馁的刘志茂,一个
划船过去,在那边默默流泪,哭也,苦也。”
————
陈平安和谭元仪几乎同时到达横波府。
只是一明一暗。
刘志茂亲自出门将手持炭笼的账房先生,领到一间密室,竟是四壁与地面竟然都是雪花钱,然后只摆放了四张蒲团。
粒粟岛岛主谭元仪已经坐在其中一张蒲团上,正在闭目养,在刘志茂和陈平安并肩走
后,睁开眼,站起身,笑道:“陈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
陈平安问了个没
没脑的问题,“书简湖的近况,谭岛主你的那位绿波亭同僚,如今身在青鸾国的李宝箴,能不能够知晓?”
谭元仪说道:“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一些关键谍报的
换,如果陈先生不愿意在谍报上被提及太多,我可以亲自润笔一二。”
陈平安自然需要拱手致谢。
谭元仪则说了一番客气话,什么陈先生可是龙泉郡的山大王,还是北岳正魏檗的挚友,在绿波亭内部,
久仰陈平安的大名。
实则陈平安心中非但没有惊喜和感激,反而开始担忧今夜的秘密会晤。
大骊官场,尤其是安
在大骊王朝以外的谍子,最重规矩律法。谭元仪所谓的“润笔”,就是
例,若是换成书简湖的山泽野修,当然可以理解为双方做买卖的铺垫和诚意,可是陈平安刚好是极其熟稔大骊某些运作规矩的
,没办法,曾经的死敌,刚好是绿波亭的原先主
,那位宫中娘娘,是大骊王朝最有权势的
子。谭元仪既然敢坏了规矩,哪怕只有一点点,都意味着他需要在陈平安身上悄悄找补回来,这也是做买卖的分内事,在商言商罢了。很多朋友,坏在一个钱上,反目成仇,未必全是那些所谓的朋友不厚道,自身亦是错在了“拎不清”上。至于这里边还应该讲一讲的顺序先后、对错大小,又往往因为一味感
用事,误
误己,两败俱伤。
三
一起落座。
一位大骊谍子
目,过江龙。
一位书简湖元婴修士,地
蛇。
一位既是籍贯在大骊龙泉郡、又是青峡岛供奉的账房先生,过路客。
陈平安盘腿而坐,双手摊放在炭笼上,直截了当问道:“因为老龙城变故,大骊宋氏欠我金
铜钱,谭岛主知不知道?”
谭元仪点点
,“这是绿波亭
等机密,绿波亭所有隐匿在宝瓶洲中部的谍子死士,只有我可以接触到一些大概,属于大骊公文里边故意语焉不详的那部分,所以具体内幕,我依然没资格知道。”
陈平安又问道:“大骊军方,比如在先后到达朱荧王朝边境的两支铁骑,是不是都对谭岛主很不满?”
谭元仪脸色微变。
大骊尚武,从庙堂到江湖再到市井,皆是如此,民风彪悍绝非虚言,所以一直被宝瓶洲讥笑为“北方蛮夷”。
大骊的上柱国姓氏,大部分的根基都在军方,均摊掌握着一支支打惯了“老仗”的边军铁骑,没有谁能够完全掌握一支边军,往往是两三大豪阀姓氏相互制衡、结盟,当然也有类似袁、曹两大上柱国姓氏这般互相仇视的存在。
如果不是大骊国师崔瀺,大骊文官根本就没有出
之
,哪怕是绣虎经营朝堂百年之久,去年还是闹出了一个大笑话,大骊其中一支南征骑军在京城的传话
,气势汹汹去户部讨要银子,品秩比此
高出一截的户部侍郎,亲自出面接待,结果户部当然是要按照流程,先吐苦水,再喊穷,最后双手一摊没银子,若是有点牵来扯去官场香火
的,最多就是私底下说些尽力周转的掏心窝言语,若是没
的,那就是
咋咋的,有本事你们来户部砸场子啊。
那个造访户部要银子的家伙,就是与户部关系平平的,听了半天,拗着
子,忍到最后,终于开始炸窝,拍桌子瞪眼睛,指着一位户部侍郎的鼻子,骂了个狗血淋
,将自家铁骑一路南下的灭国功勋,一桩桩摆事实说清楚,再把将士在哪一国哪一处战场的惨烈伤亡,一一报上数字,按照国师崔瀺的话说,这就是“武
也要说一说文官听得懂的斯文话”,最后质问那个户部侍郎是不是良心给狗叼了,竟敢在军饷一事上支支吾吾装大爷,再将户部到底还有多少存银说了个底朝天,说得那位户部侍郎直感慨你这家伙来咱们户部当差算了。
最终结果,自然是那
满载而归,还有意外之喜,户部侍郎单独划拨一笔不算燃眉之急的款项,给了那支势力在京城盘根
错的铁骑。
只是那
还没能带着喜讯离开京城,就给揪了回去,不但如此,连同户部侍郎以及顶
上司,那个被誉为大骊财爷的尚书大
,三个
同聚一堂。
主位上,坐着一
绣虎,国师崔瀺。
当时崔瀺喝着茶水,微笑道:“给咱们大骊那教书匠穷儒生的那点银子,你们户部也好意思拖延?你们不也是读书
出身吗?你户部右侍郎宋岩,如果我没有记错,最早也是村塾受的蒙学,真舍得动这几下子笔刀子?咱们大骊已经这么揭不开锅了?”
不理会那个战战兢兢的户部侍郎,崔瀺转
望向那位白发苍苍却
矍铄的户部尚书,“韩大财爷,大骊这么穷,怪谁?怪我?还是怪你?”
不曾想老尚书毫不畏惧,指了指宋岩,“哪敢怪国师大
,我年纪大,但是官瘾更大。再说了咱们户部也不穷,银子大大的有,就是不舍得胡
花费而已,所以怪不着我,要怪就怪宋岩,那笔款项,从
到尾,咱们户部都按照国师的要求,办得清清爽爽,一颗铜钱不多,一颗铜钱没少。只是宋岩坏了事,好汉一
做事一
当,宋岩,快,拿出一点咱们户部官员的骨气来。”
那个边军出身的要钱
,瞪大眼睛,他娘的六部衙门的高官,就这
行?不比咱们边军里边出来的糙汉子,好到哪里去啊。
看来天底下臭不要脸的
和话,其实都一个德行?
崔瀺喝了
茶,对老尚书笑道:“行了,少在这里拐弯抹角给下属求活路。宋岩错是不小,但还不至于丢了官,几次京评,都还算不错。就把三年俸禄拿出来,给到那笔款项里
去。”
膝盖发软的宋岩如获大赦,“属下愿意拿出十年俸禄……”
老尚书一拍脑袋,“瓜怂蠢蛋,自寻死路啊。”
崔瀺还是没生气,一手端茶,一手持杯盖对宋岩摆摆手道:“这不是当官该有的规矩,回